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东港第一公墓 九成荫尸

人气: 139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李立法东港报导〕东港镇公所最近办理第一公墓迁葬时发现,出土遗体中近九成都是不腐烂的“荫尸”,由于堪舆学上视荫尸为不吉利,恐将影响后代子孙,消息传开后家属纷纷开坟迁葬,四百多座墓穴只剩三十多座尚未迁移,镇公所将封园禁葬并开辟为绿带。

东港第一公墓土葬区设计成八卦形,地方习惯称为“八卦墓”,全区面积约一公顷多,四百多座墓穴几乎都采用“浮葬”法,也就是将棺木平放在地面上,并不入土,四周再砌上砖墙保护棺木,与传统土葬将棺木置于土中覆盖方式不同。据说,家属会采用浮葬法,系因将棺木从土中升上地面,有代表“升官”发财的意思,可为后代子孙带来富贵。

但最近一、二年来,却陆续有开棺“捡骨”准备迁葬他处的民众反映,先人埋在八卦墓的遗体经过七、八年,遗体却不腐烂,有的甚至长达十多年,还是没有腐烂,形成所谓的“荫尸”现象,家属赶紧请托“土公仔”火化处理,受到荫尸事件影响,最近一个多月,许多墓穴均陆续迁走。

东港镇长刘新乎表示,根据最近迁葬的民众反映,埋在八卦墓的遗骸中,十具有九具是荫尸,他觉得不可思议,于是深入了解,才发现八卦墓园所在地,数十年前曾经是一处砖窑厂,土壤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变得干燥,缺乏水分,可能是这个因素导致棺木内的尸骸无法腐烂。

主管殡葬业务的公所民政课则指出,八卦墓园出现荫尸的另一个原因,可能与棺木安葬方式有很大关连,绝大多数浮葬棺木四周都被厚实的水泥墙封死,原本一般土葬时应该用泥土覆盖的棺木顶部,水汽进不去,自然影响腐化速度。

——————————————————————————–

荫尸判定 考验地理师

〔记者李立法╱屏东报导〕“荫尸”形成的原因很多,但不外乎与墓穴的土质、下葬方式及棺木材质有关,该如何判定墓穴中的遗体已经变成荫尸,实为对地理师功力的一大考验。

地理师沈水胜指出,土葬最怕葬到“死土”,土质太干或盐分太高的墓穴最容易出现荫尸,土壤必须有适度水分,才能催化尸体腐化,地理师替人看风水、找墓穴,最好也要具备地质概念。沈水胜表示,很多人以为棺木材质越好对死者越尊敬,其实不然,棺木如果用太好,反而不利于遗体腐化,一旦形成荫尸,会对后代子孙造带来负面影响。

对研究堪舆风水相当有兴趣的陈春成指出,经验老到的地理师,只要到坟前绕两圈,就能从墓碑或周边环境的异状,判定棺木内是否出了问题,最简单的观察方法是从墓草找答案,过了中午时分,若是墓草水汽仍旺,棺木内形成荫尸的概率八、九不离十。

陈春成指出,荫尸对后代子孙的影响未必是绝对的,且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情形严重的,不是家中或亲人屡遭无妄之灾,就是病痛缠身,严重的还可能家破人亡,但是,也有人不觉得因此受到影响,这是因为个人磁场的不同,感受自然有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