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原住民 前进联合国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16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乙彻╱中县报导〕台湾原住民非政府组织观察团昨日启程前往美国纽约参加第四届联合国原住民论坛,由于台湾在联合国历年的原民工作小组与原民论坛中,均遭中国打压,因此五名台湾观察员透过亚洲原民联盟等组织协助,以各组织会员身份进入论坛,并将首次在联合国举办两场座谈会,以凸显台湾原住民不可缺席的世界地位。

此行最具突破性的发展,是化零为整的台湾原住民观察团,将首度在论坛期间举办两场座谈会,借此让国际社会了解台湾原住民权利发展状况外。观察团今年还有两项理想目标,一是透过交流管道探询台湾原住民以正式团体加入区域性组织的可能性;二是收集各国际组织最新的原住民国际公约或法令,虽此类法令并未有强制力,却是台湾原住民相关法令未来三年内修订的重要参考。

本次台湾原住民非政府组织观察团成员,包括蔡志伟(赛德克族,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学博士候选人 )、石忠山(阿美族,国立东华大学民族发展研究所助理教授 )、高静懿(阿美族,慈济大学原住民健康研究所助理教授 )、吴思玮(太鲁阁族,东海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硕士班 )、杜诗豪(排湾族,屏东县牡丹乡高士国小教师 )。其中,吴思玮曾参与上届联合国原住民论坛,其他四人则分别在法律、健康保健、政治、基础教育上具有专长。

由于来自台湾的观察员,在联合国历年的原住民工作小组与原住民论坛中,均遭到来自中国不同程度的打压,加上论坛性质属非政府组织,因此五名观察员无法以台湾名义参与议程,为了达到与国际原住民团体的实质交流,观察团不得不透过亚洲原住民联盟等组织协助,让观察团成员以各组织会员身份进入论坛。

观察团首先将以台湾原住民基本法探讨为题与各组织代表对话,观察团成员蔡志伟表示,年初我国通过原住民基本法,完全呼应联合国一九九四年发表的原住民权利宣言草案精神,被国际团体视为先进法令,虽然内容在相关子法尚未修订前不算完备,但依旧具有指标性意义,座谈将就基本法和与会组织讨论。

高静懿则将主持原住民健康医疗人权座谈会,从健康角度出发,呼应联合国原住民论坛消除贫穷的工作目标,探讨原住民族的整体健康问题,此外,过去曾发生医疗单位擅自以原住民血液进行基因等分析,明显违背基本人权,也是座谈会的讨论主题之一。

焦点人物╱蔡志伟 没忘体内流的血液

记者王乙彻╱专访

赛德克族青年蔡志伟毕业于台大法律系,留美期间受到指导教授与印地安多元发展的影响,决心放弃智慧财产权研究,转而探讨原住民族权益。他说:“家庭教育让我记住自己是什么人”,而原住民权益如何落实,更是他参与联合国论坛的观察重点。

蔡志伟说,全球各先进国家对原住民的教育补助均出自善意,但却提供非原住民教育,让多数原住民逐渐融入主流社会,从小脱离部落与平地人一同受教育,就读台大法律系期间,也没有机会深入了解原住民事务,直到在亚利桑那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在教授威廉斯(Robert Williams )与安娜亚(S.James Anaya )指导下,有空间决定自己的方向,才意识到身为原住民应该为自己的同胞做些什么。

蔡志伟表示,将研究方向从主流的智慧财产权转向冷僻的原住民权益,是相当困难的决定,“尤其看见亚利桑那的印地安人多元发展,让我产生强烈的想法,要为台湾原住民族做些事情”,对他而言,融入主流价值的社会,远远不如为整个族群奉献心力重要。

蔡志伟也表示,台湾近几年来在原住民权利发展上的努力相当迅速,五年之内在法律层面上的作为,可能超出其他国家数十年的努力,尤其年初通过原住民族基本法,未来三年内必须完成原住民族自治区、工作权、教育等法的修订,在法治上的确先进而完善,然而,未来执行成效让他相当关切。

蔡志伟不讳言,若执行成效不彰,对原住民而言形同欺骗,更是法治国家莫大的讽刺;他指出,原住民与政府间的问题,不能完全依赖法律解决,在先进国家中,双方以伙伴角色互相倾听,加强沟通协调解决问题,应是台湾当局应该思考的方向。

联合国原住民论坛 国际重要交流平台

〔记者王乙彻╱中县报导〕联合国2000年成立原住民论坛,成为国际组织对谈、建议、交流的平台,但历年参与联合国会议的台湾原住民观察团成员不尽相同,出现交流断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今年透过补助,协助民间团体与国际社会接轨。

联合国大会于一九九○年宣布,一九九三年为世界原住民国际年,一九九四年起为国际原住民十年,并由人权委员会下的原住民工作小组(The Working Group on Indigenous Peoples )促成国际合作,解决国际原住民在各领域所面临的问题。

2000年7月,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决定建立原住民问题常设论坛(Permanent Forumon Indigenous Issues ),并于2002年召开首届会议,就经济和社会发展、文化、环境、教育、保健和人权等问题,直接向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提出建议。

参与本届联合国原住民论坛的台湾观察团成员蔡志伟指出,直属于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原住民论坛,是世界原住民族组织个人与非政府组织重要的交流平台,原住民工作小组则属联合国内部组织,必须透过防止歧视暨保护少数族群小委员会,层层向人权委员会与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报告,相较之下,论坛则扮演建议、对话的关键功能。

然而,我国并非联合国会员,历年政府虽透过补助原住民团体的方式,组成非官方观察团参加,但为顾及资源分配,补助采取甄选方式,使得观察团成员每年并不一致,造成台湾原住民与各国际组织的交流产生断层,部分在论坛中与其他组织取得良好关系的观察员,因无法年年参加,很难维系与国际组织间的良好互动。

为了解决困境,原民会今年补助的观察员中,保留一位曾经参加过论坛的成员,借重其经验与关系,协助新成员与各国际组织建立管道,并积极提供目前台湾原住民权益发展状况给其他团体,善尽国际责任。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