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金融发展 官学论战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陈中兴╱台北报导〕台湾金融产业究竟是明日之星或者只是“阿斗”,昨天在一场研讨会上引发学界与官方之间的论战;包括前财政部长许嘉栋也批评“亚太筹资中心”发展策略中,独缺中央银行的参与。

多位学者昨天在财团法人亚太金融研究发展基金会举办的“台湾财经展望”研讨会上,对于台湾推动“区域金融服务中心”感到焦虑,前财政部长许嘉栋更直言批评,台湾“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发展方案完全把央行排除在外,使推动计划先天上就有缺陷,尤其是中国这块,如何处理并没有明确腹案。

前任财政部长、现任中央信托局董事长许嘉栋直言批评台湾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策略,因忌讳两岸交流,使央行完全置身事外;许嘉栋说,难道台湾要搞亚洲区域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央行的汇率政策、利率政策不重要吗?许嘉栋主张,台湾发展区域金融中心要想成功,一来要纳入中国市场,二来要重用外资,则中央银行在这个过程中,政策工具是否充分、避险机制是否完备就非常重要。

长荣管理学院名誉校长林邦充忧心指出,过去他曾预言,中国经济要发展到2050年才可能与台湾等量齐观,但依照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演变下去,恐怕2020年时,在经济上台湾就要被中国“统一”。

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杨雅惠指出,台湾要发展区域筹资中心的方向正确,而且必须马上起步,但受政治不稳定牵制严重,她并不看好台湾能在短期内获得成功;杨雅惠指出,台湾金融业如果连台商的生意都争取不到,更不用谈在区域市场中扮演角色。

台大财金系主任黄达业指出,要看台湾区域筹资中心能否成功,光看台湾取得国际金融证照人数即可明了;以美国主导的金融分析师(CFA )、风险管理师(FRM )来看,这项证照完全以英语考试,能通过的人自然代表具有服务全球客户的条件,中国都有3个考场,台湾只有1个,台湾到现在为止只有100名考上,如果台湾考生录取比率能达10%,也就是1500人,则台湾将有能力建构区域金融中心。

经建会主委胡胜正表示,台湾有充沛资金,也有大量企业有资金需求,发展金融中心原本就很有条件,只是过去本地金融业未提适当平台,如今台湾要透过松绑业务、加强监理,来重新营造金融中心地位。

金管会银行局长曾国烈表示,学者对中国金融业过分高估令他觉得奇怪,中国境内金融业的水准与文化,远不及台湾的进步,至少在目前不必过分担心;且台湾要发展的区域金融中心,根本不需要以中国市场作为概念的出发点,而是金融机构自我体质的改进以及制度面的松绑。

曾国烈表示,台湾金融业对人力的投入的确有必要加强,但取得国际金融证照的人数却不一定代表竞争力的全面,如果单以取得国际证照人数来衡量金融竞争实力,恐有以偏概全的风险。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