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富商沦为拾荒 网拍响叮当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郑学庸台北报导〕如果不是因为五年多前深夜一点四十七分的那场巨震,陈建力会继续卖他的蟠龙邮票、缅甸硬玉,成为一位富有的骨董商。

巨震夺走了他的母亲、胞弟,也震垮了他毕生奋斗的家业,让他成为混迹垃圾场的拾荒汉;不过,生命力超强的陈建力并未因此而被命运击倒,他透过网路拍卖转手卖出各种奇异商品,创下网拍佳绩,甚至还有人因此请他上网代售二手BMW轿车。

曾是骨董及珠宝商的陈建力,毕生收藏乾隆皇帝持有的三枚象牙、劳力士金表和大小珠宝全在九二一震灾中灰飞烟灭,震灾后纳莉洪水再度吞噬了他的成套蟠龙邮票,全家生计只能靠当护士的太太维持,陈建力从此在家专心当奶爸,只有在太太回家交班的时候,他会骑着幺弟身前遗留的机车外出拾荒;当亲友们以为这位骨董商就这么甘愿“降格”成为拾荒汉时,陈建力再度展现韧性,在网拍世界中找到希望。

二月底陈建力初试啼声,在太太的指导下学会操作网拍,以二百五十元卖出了第一件商品 – 一个几乎全新的和式人偶,陈建力特地把人偶从南港骑车载到三重,亲手交到下单的豪宅千金手上,对方眼中的感激让他更加确定投入网拍的决心。

从澎湖老家捡来的贝壳,就算竞标价只有一元,陈建力也照卖不误,但也有陶瓷玩家看上他从老眷村捡来、旧货摊买来的成套停产中华瓷器,让他进场一个月就赚进五、六万元;除此之外,陈建力也卖眷村老伯丢弃的蒋中正遗照、各式中外复古酒瓶,以及政坛四大天王周边产品。

掀开陈建力珍藏的档案夹,里头没有价值连城的上市股票、成叠美金,有的只是一张张泛黄的日治时代大日本妇人会领收据、邮便贮舍通账本、松山町种痘济症,以及日本受刑人在台北行务所中以日文写下的牢狱日记 – “秋夜”。陈建力在眷村的一隅捡过动员戡乱时期极为罕见、老兵偷偷包藏军用皮夹夹层里的露点情色扑克牌,也曾在弃置沙发的布套里捡过未击发的子弹,并且吓得当场抛进水沟去,甚至也捡过外省老伯和中国新娘离异后、整箱义愤扔出的证件、护照与首饰。

生命中不乏坎坷经历的陈建力,在旧货堆上重新站起,也在其中看到属于更多家庭的悲欢故事,并且学会珍惜;至于卖骨董还是卖旧货,这个从小就醉心于寻宝游戏的男子说,他其实并不那么在意。

——————————————————————————–

他的小阿扁 常被同学笑…

〔记者郑学庸╱台北报导〕九二一震灾后,台北市东星大楼劫后初生的东星宝宝陈泰宇曾被陈水扁总统收为义子、成为“小阿扁”;不过,“小阿扁”并未因为有个身为总统的义父而步向康庄坦途,尽管“小阿扁”时常大方地带着父亲四处拾荒捡来的玩具,到幼稚园和同学们分享,但也时常被同学鄙弃、讥讽为“垃圾堆里的孩子”,让这个坎坷的六岁儿伤透了心。

四年多前“小阿扁”和陈总统在总统府初见面的温馨画面,占据了当时的国内外媒体头版,但在四年过后,这一切成为回忆;纳莉风灾时,“小阿扁”差点灭顶,而大水退去后又因为先后两次感染肠病毒住院,差点撒手人寰,熟识“小阿扁”的亲友们,不难在他稚龄的脸孔上察觉到超龄的早熟与忧郁。

“小阿扁”的父亲陈建力虽然生活并不富裕,还是为“小阿扁”和大他两岁的姊姊捡来了一整个房间的玩具、文具,并且大方地让“小阿扁”带到幼稚园里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但有些小朋友不但不肯碰“小阿扁”的玩具,还嘲笑他是垃圾堆里的小孩,让他哭着回家。

不过,坚强的“小阿扁”还是继续带玩具、零食到幼稚园与人分享,他告诉其他的小朋友们:“这些是我爸爸辛苦捡来的,都是干净的玩具,如果你们不喜欢,我爸爸愿意再捡别的玩具来给大家玩,请大家不要笑我。”

大“小阿扁”两岁的姊姊陈一萱也曾因为背着“捡来的书包”而被奚落,回家后暗自神伤;陈建力说,一萱和“小阿扁”泰宇都是懂事、善良的孩子,希望其他小朋友给姊弟俩一个机会,接受他们诚挚的友情。

——————————————————————————–

东星国赔案 市府坚持上诉

〔记者陈晓宜、郑学庸╱台北报导〕台湾高等法院在今年四月二十九日判决台北市政府工务局在东星大楼上诉案败诉,市府昨天决定上诉。但同时由副市长叶金川成立协谈小组,与受灾户谋求和解之道,希望为东星大楼受灾户设想出填补损失的方法。

东星大楼罹难者家属则痛心表示,市府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是在大玩两手策略,比中国共产党更厉害;灾民更痛批台北市长马英九只是想藉由冗长的司法程序拖延时间,让市府在他市长任内无须为东星案赔偿、惩处与道歉。

东星大楼诉讼组召集人陈建华指出,市府很清楚东星受灾户中有的住户家人俱在、只求赔偿金,但也有痛失亲人的家属除了请求国赔外,同样坚持市府必须道歉、惩处失职官员。灾民正等着看副市长叶金川要如何与灾民“协谈”,他们表示,“道歉、惩处、赔偿,三样缺一不可”,否则灾民将持续发动抗争活动、争取正义。

台北市工务局长陈威仁表示,市府对于东星大楼受灾户所遭遇的不幸感同身受,但国赔案关系到整个建筑管理制度,赔偿金额又高达三点三亿元,必须由台北市民共同负担,在这两难情况下,市府希望寻求两全的做法,为东星大楼受灾户设想填补损失之道。

陈威仁表示,市府决定上诉的主因是,一旦该国赔案成立而成为判例,将影响到整体建筑管理制度,也就是说未来所有建筑消费纠纷,例如购屋结果发现漏水,都必须由各地方政府建管单位负全部责任,而建管人员势必因此而必须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在各种工地监工,对建管制度冲击太大。

台北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宝贵表示,对于东星受灾户的各种救助与重建,市府已投入公务预算一亿一千七百多万元及民间捐款一亿四千七百多万元,显见市府已尽力帮助灾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