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准老师上街 争取不减师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许敏溶、郭怡君╱台北报导〕尽管昨天上着滂沱大雨,首次由准老师发起的“六一二拯救国教大游行”,仍有两千多名“储备教师”不畏风雨拿着“不减师、不减班”、“提高师生比,降低班级人数”布条走上街头,表达对师资培育政策的不满,并要求教育部长杜正胜三天内正式回应诉求,否则将长期静坐抗议。

昨天游行队伍从中正纪念堂出发,前往立法院、教育部抗议,准教师并演出行动剧,提出“降低班级人数至卅人以下”等六大诉求。

被指派接见抗议代表的教育部国教司长吴财顺回应,未来五年间,现职教师将只有“超额借聘”,没有“超额解聘”,不会资遣教师;此外,教育部已从“改善教师甄选”和“不适任教师”两方面着手,希望尽快完成教师法修法,缩短不适任教师处理流程。

每年从师资培育机构毕业的学生总计一万九千名,但各县市教师缺额越来越少,今年全台仅有两千名左右,其中国小仅四百多个缺额,录取概率越来越低。

昨天来自全台的准教师冒雨游行,有的是师培同班一半以上同学连袂参加,有的则是上午参加北市教师甄选、下午冒雨游行,甚至有父亲与准备当老师的女儿一起上街,希望政府重视师培问题。

台中师院大五的郭姓准教师说,班上一半人都参加游行,希望教育部不要让这些准教师们,成为政策失误的牺牲品;已参加三年教师甄选的孟小姐,则哽咽的诉说几年来的压力,当初怀抱当教师的梦想进入师院,没想到甄选录取率越来越低,几年来吃穿都靠父母,压力大到让她快受不了。

“拯救国教大联盟”总召集人陈君豪指出,教育部不要再拿一些数据来欺骗大众,就像官方宣称目前国小每班平均人数不到卅人,但这是全国平均数,都会每班人数还在卅五人。

准教师们提出降低班级人数等诉求,北市家长成长协会理事长包崇敏等家长团体则认为,降低班级人数、教师课税增加教育经费等理念,家长都会认同,但实务上,担忧有些诉求会相对造成“经费排挤”,目前各县市教育经费已有九成用在教师人事,北市教育经费就有九十一%用在人事,若小学班级人数一口气降为卅人,人事费增加幅度,如何避免排挤其他软硬体费用,需更审慎规划。

争工作权?争精致教学?

记者黄以敬╱特稿

台北市出现九千六百多人争取九十六个教师名额的激烈竞争,数千名准教师更走上街头,让教师“供过于求”问题正式搬上台面;教师供需确有必要检讨,然而并不代表要保障人人有工作,而是要在“少子化”趋势中确保或提升教育品质,找出师资供需平衡点,才是政府应做的事。

教师定额培育时代早已过去,现今各行各业都不可能供需相当,势必维持一定的供过于求空间,才能达到择优汰劣,其中的“供需平衡点”,基准应在“精致化小班教学”,而非保障教师员额。

例如,各界期望国中小班级人数降至卅人,且需针对县市及学校精算,不能以全国平均数字掩饰城乡间大小班严重不均的事实。此外,各县市学校应落实不适任教师的淘汰,目前学校班级数最多的台北县,一年只淘汰不到廿名不适任教师,显示教师的汰劣择优仍未全面贯彻。

过去五年每班四十人降为卅五人,号称花了近四百亿;未来六年小一人数将下降九万人,政府其实只需要求县市“不减班、不减师”,不花钱就能自然降低人数,只需再以小投资“事半功倍”加速小班化,少子化“危机”就能化为“转机”。

令人失望的是,教育部最近向行政院提出降低班级人数、提高教师员额建议案,却因一百零九亿的“经费太高”遭到退回,其中究竟是教育部精算能力不足,抑或谢内阁其实只想恢复教师课税,却不愿投资教育落实小班制,或是有意让主计单位依学生人数缩减统筹款,甚或放任县市减班减师A走教育经费?都有必要厘清。

“少子化”压力已在眉睫,未来不仅会造成教师超额,连带将导致校舍闲置、学校倒闭等负作用,行政院、教育部到各县市,如不能真正面对并解决问题,只怕教师超额争议将年年重演,小班教学的优质教育目标也恐将遥遥无期。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