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準老師上街 爭取不減師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許敏溶、郭怡君╱台北報導〕儘管昨天上著滂沱大雨,首次由準老師發起的「六一二拯救國教大遊行」,仍有兩千多名「儲備教師」不畏風雨拿著「不減師、不減班」、「提高師生比,降低班級人數」布條走上街頭,表達對師資培育政策的不滿,並要求教育部長杜正勝三天內正式回應訴求,否則將長期靜坐抗議。

昨天遊行隊伍從中正紀念堂出發,前往立法院、教育部抗議,準教師並演出行動劇,提出「降低班級人數至卅人以下」等六大訴求。

被指派接見抗議代表的教育部國教司長吳財順回應,未來五年間,現職教師將只有「超額借聘」,沒有「超額解聘」,不會資遣教師;此外,教育部已從「改善教師甄選」和「不適任教師」兩方面著手,希望儘快完成教師法修法,縮短不適任教師處理流程。

每年從師資培育機構畢業的學生總計一萬九千名,但各縣市教師缺額越來越少,今年全台僅有兩千名左右,其中國小僅四百多個缺額,錄取機率越來越低。

昨天來自全台的準教師冒雨遊行,有的是師培同班一半以上同學連袂參加,有的則是上午參加北市教師甄選、下午冒雨遊行,甚至有父親與準備當老師的女兒一起上街,希望政府重視師培問題。

台中師院大五的郭姓準教師說,班上一半人都參加遊行,希望教育部不要讓這些準教師們,成為政策失誤的犧牲品;已參加三年教師甄選的孟小姐,則哽咽的訴說幾年來的壓力,當初懷抱當教師的夢想進入師院,沒想到甄選錄取率越來越低,幾年來吃穿都靠父母,壓力大到讓她快受不了。

「拯救國教大聯盟」總召集人陳君豪指出,教育部不要再拿一些數據來欺騙大眾,就像官方宣稱目前國小每班平均人數不到卅人,但這是全國平均數,都會每班人數還在卅五人。

準教師們提出降低班級人數等訴求,北市家長成長協會理事長包崇敏等家長團體則認為,降低班級人數、教師課稅增加教育經費等理念,家長都會認同,但實務上,擔憂有些訴求會相對造成「經費排擠」,目前各縣市教育經費已有九成用在教師人事,北市教育經費就有九十一%用在人事,若小學班級人數一口氣降為卅人,人事費增加幅度,如何避免排擠其他軟硬體費用,需更審慎規劃。

爭工作權?爭精緻教學?

記者黃以敬╱特稿

台北市出現九千六百多人爭取九十六個教師名額的激烈競爭,數千名準教師更走上街頭,讓教師「供過於求」問題正式搬上檯面;教師供需確有必要檢討,然而並不代表要保障人人有工作,而是要在「少子化」趨勢中確保或提升教育品質,找出師資供需平衡點,才是政府應做的事。

教師定額培育時代早已過去,現今各行各業都不可能供需相當,勢必維持一定的供過於求空間,才能達到擇優汰劣,其中的「供需平衡點」,基準應在「精緻化小班教學」,而非保障教師員額。

例如,各界期望國中小班級人數降至卅人,且需針對縣市及學校精算,不能以全國平均數字掩飾城鄉間大小班嚴重不均的事實。此外,各縣市學校應落實不適任教師的淘汰,目前學校班級數最多的台北縣,一年只淘汰不到廿名不適任教師,顯示教師的汰劣擇優仍未全面貫徹。

過去五年每班四十人降為卅五人,號稱花了近四百億;未來六年小一人數將下降九萬人,政府其實只需要求縣市「不減班、不減師」,不花錢就能自然降低人數,只需再以小投資「事半功倍」加速小班化,少子化「危機」就能化為「轉機」。

令人失望的是,教育部最近向行政院提出降低班級人數、提高教師員額建議案,卻因一百零九億的「經費太高」遭到退回,其中究竟是教育部精算能力不足,抑或謝內閣其實只想恢復教師課稅,卻不願投資教育落實小班制,或是有意讓主計單位依學生人數縮減統籌款,甚或放任縣市減班減師A走教育經費?都有必要釐清。

「少子化」壓力已在眉睫,未來不僅會造成教師超額,連帶將導致校舍閒置、學校倒閉等負作用,行政院、教育部到各縣市,如不能真正面對並解決問題,只怕教師超額爭議將年年重演,小班教學的優質教育目標也恐將遙遙無期。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