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怪台风台湾门前兜圈 历史上不常见

人气: 1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冯昭台北十八日电)强烈台风海棠在登陆前,耗费七小时在花莲附近海面以逆时钟方向转一圈,在中央气象局的台风史上,民国五十四年和民国八十一年各有一次类似现象,并不多见。学者研判,海棠台风怪异的路径可能与地形、台风结构以及太平洋高压的导引作业减弱等因素有关。

气象局预报中心课长吕国臣表示,海棠台风清晨五时的中心位置在北纬二十四度、东经一百二十二点二度,亦即花莲东方约六十公里海面上;清晨六时左右,逆时钟方向旋转的台风受地形影响,开始往南偏移,上午十时中心位置最远在北纬二十三点四度、东经一百二十一点七度,亦即在花莲南方约七十公里的海面上。

上午十一时,台风逐渐回头,略北移至北纬二十三点五度、东经一百二十一点九度,即花莲南南东方约六十公里海面上。下午二时气象局的定位资料显示,台风已兜了一圈,北移至北纬二十四点二度、东经一百二十一点九度,即花莲东北方约四十公里的海面上。

民国五十四年八月的玛莉台风与今天的海棠台风状况最接近,玛莉原本是强烈台风,接近台湾东北角时兜了一圈,减弱为轻度台风;民国八十一年八月的宝莉台风为轻度台风,打转的地方在靠近台湾东南部的海面上。两个台风转一圈的时间约在六至八小时间。

台湾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李清胜指出,在接近陆地时,台风偏移很常见,但仅有少数台风会打转,从观测资料显示,台风可能因高低层环流分离时而打转,也就是二至三公里以下的低层环流往南移,中高层环流维持原路径,形成“类藤原效应”。

不过“藤原效应”发生在两个台风同时出现时,海棠台风则是一个台风的高低层分离,上下相互影响,往南移的低层环流被高层拉回后,形成打转现象。

李清胜表示,以现在的科学技术,还无法预测哪一种台风会发生打转现象,只能说打转的台风通常结构好、强度强,上下层势均力敌,才有能力相互影响,而且北方高压导引作用较弱,台风行进速度因此减慢。

吕国臣表示,近年路径最怪的台风,莫过于民国九十年九月的纳莉台风,在同一地点(台湾与日本琉球间)打了两个圈。巧的是,这个怪台,当年也是吕国臣负责监控和预报。

从气象资料显示,纳莉台风在日本宫古岛附近形成,由于北太平洋西部形成的台风主要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环流导引,路径多半是一路向上,气象局原本以为不会影响台湾,结果台风强度不仅三度在中度与轻度间摇摆,又在琉球附近海面打转。中央气象局一度取消海上台风警报,三天后纳莉还是耍了记“回马枪”,朝西南方前进,气象局只好重新发布海上台风警报。

纳莉台风不只路径怪,而且走得特别慢,停留台湾足足四十八小时,大水一路从汐止淹到台北市,包括台北捷运、京华城百货公司和众多地下停车场都成了超级大水库,致灾情惨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