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企银流标 凸显公营行库员工抗拒民营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邱国强台北十八日电)原本可望成为金融界一桩盛事的台企银标售案,不但以流标告终,且引发台湾有史以来第1起金融业罢工事件,更导台企银董事长钟甦生请辞,引起社会关注。此一结果,除了凸显公营行库员工普遍对民营金控兼并的抗拒心态,也让二次金改的政策受到不小的挫折。

资本额新台币428.57亿元、总资产1.05兆元、拥有127家分行(含3家海外分行)的台企银,是台湾土生土长的老字号银行,民国4年6月以“台湾无尽株式会社”为名在台北成立,65年7月1日由“台湾合会储蓄公司”改为现名,至今正好满90年。

因当时政府大力振兴中小企业,改名为“台湾中小企业银行”,即被赋予中小企业融资与辅导的任务。因此,到今年6月为止,台企银在台湾中小企业放款的市占率即达12%,仅次于合作金库;而其放款总额中,中小企业的比重更高达近6成,显见台企银与中小企业间往来关系密切。

但也因中小企业财务状况相对不稳定,虽然积极打销呆账,台企银至今仍背负高达300亿元的不良债权,于是成为二次金改政策中,被规划出售的官股银行。由于彰化银行特别股成功地以高价标售给台新金控,财政部紧接着于7月上旬启动台企银标售案,并委由外资机构高盛证券作为此案财务顾问,全案热闹登场。

在敲锣打鼓的招亲声中,诸如换股、团体协约内容,以及哪些金控有意投标等话题,立刻引起媒体及金融界广泛讨论,各种传言及揣测不断。在财政部要求下,台企银在8月18日晚间董事会后宣布招标原则,以普通股搭配特别股100%换股,特别股订价10元,其总价金须介于出价总价金25%-55%之间。

但台企银罢工的根源也起于此,招标原则规定得标者须在2年内各举办1次优退,员工福利、工作条件不变更,在董事会中,2名劳工董事要求优退及工作保障期限延为3年,且须举办6次优退,攻防激烈,却未获董事会同意,工会会后即宣布于8月27日举办游行及罢工投票。当天,3000名员工不但上街游行,且以极高比率投票同意罢工,使劳资对立一发不可收拾。

在此期间,至少包括中信、玉山、富邦、国泰、第一、兆丰等金控,均派员前往台企银展开查核。而财政部眼见罢工行动箭在弦上,也将截标时间从9月底提前至9月9日,试图速战速决。虽然台企银于9月5日宣布比照北银模式提供最高2N+21+1的优退待遇,且同意优退期限延为3年,但工会却也提出更高的2N+24+1方案,协商宣告破裂。

9月8日标售案截标前一天,台企银罢工成真,员工到班率仅有6成出头,更有近千名员工分别在北中南三地总行及分行前静坐抗议,而该行与主管机关事前协调5家公营行库支援人力的措施,也同时启动,但台企银不少业务仍受到严重影响而停摆,直到9月13日才告结束,历时4天。

9月9日上午标售案截标,却只有玉山、富邦及兆丰3家金控投标,下午即传出玉山金出价最高,但钟甦生在总行大门口向抗争员工宣布,标售案“没有结果”,引起各界哗然,更传出“内定说”,而财政部当天也只表示暂无结果。直到第2天,财政部长林全宣布,由于投标金控出价未达理想价格,必须展开议价。

翌日晚间,台企银及财政部同时宣布,由于工会临时提出更多要求,使议价对象难以接受,全案宣告流标,钟甦生更于9月16日宣布辞去董事长职务,以表负责,热闹声中登场的台企银标售案,就在一连串惊叹声中落幕。

对这样的结果,各界解读不同。法人及券商就投资人的角度认为,台企银事件使二次金改政策受挫,将使金融股的合并题材短期内难以发酵,一切仍将回归基本面;一位基金经理人则指出,标售案处理时程过于匆促,导致未能妥善处理员工情绪而激起罢工,是全案失败告终的最大原因,但员工挡下此案,是否也意味着阻挡了台企银改善体质的机会,也值得省思。

对工会而言,流标意味着抗争的一大胜利,但台企银工会理事长林万福则感叹地说,台企银为政策背上逾放包袱,员工何尝不想甩掉包袱改善体质,但却因为这个包袱就要被并购,对台企银并不公平,值得主管机关好好检讨。

处境最尴尬的莫过于台企银主管阶层,既要执行政策,又要面对员工质疑,全案又以失败告终,心境可想而知。一位主管无奈地说,走到这步田地,政府金改受挫、资方威信受损、劳方失去信心,可谓“三输”,除此之外,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