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阔别半世纪 杜正胜再会恩师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25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申慧媛╱台北报导〕时隔五十年,台教育部长杜正胜昨天和他小四的导师苏秋相会,对老师毕生心愿是将原住民纪录片作品保留做文化公共财供学术研究,杜正胜承诺帮老师实现。

六十八岁的苏秋是知名的原住民及少数民族纪录片的制作人,她将毕生的收入投资开设传播制作公司,更透过多媒体的影音设备,从二十多年前即开始记录保存原住民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及活动。

她制作“青山春晓”、“高山之旅”、“山地快乐儿童”、“海涛声”、“神州大地”等作品,提供给公共电视播出,更曾获得总统文化奖表扬,而她的女儿何孟芳也因协助制作,赢得金钟奖最佳音效奖。

苏秋回忆五十年前,她从台南师专毕业后,到台南永安国小教书,头一年任导师就教到当时读小四的杜正胜。她回忆说,杜正胜小时候话不多,但对于老师所要求的功课或任何事情,做得比要求的还好,印象深刻的是杜正胜可爱的笑脸,一副阳光的模样。

杜正胜对老师的记忆则是,清秀漂亮,心地又善良。“那时我上学都没有鞋可以穿,苏老师还帮我拍照,老师拉着我在校门口国父铜像前拍的独照,是我生平第一张照片,可惜现在早就不知去向。”

阔别五十年后再相会,杜正胜感念老师的教导,对老师全心投入原住民文化史料记录保存的作为,也表示敬佩。

对于苏秋老师希望能将自己毕生的文史资料作品,留存提供做为文化公共财,期望自己“青出于蓝”的学生接棒做学术研究,杜正胜承诺会帮老师完成这项别有意义的心愿。

苏秋老师 有个原梦计划

台南师专毕业曾经担任过国小老师的苏秋,因与曾在日本大学担任中国古典文学教授的丈夫合著一本著名的参考书“国文指引”大卖,让她及子女这辈子不愁吃不愁穿,但她始终有个心愿未能完成,于是在四十六岁时向先生告白,从日本独自返台,投入原住民文化纪录片的制作。

会想到拍摄原住民文史纪录片的心愿,缘于她个人两段特殊的人生经历,其中一件事是她在五岁时,因逃避二次大战的空袭,随家人到原住民部落,起初母亲用衣服与当地居民交换食物,后来衣服没了,换不到食物,常常拿山芋、糙米给她的人,是人称“千金姨”的原住民同胞。

另一段人生故事则是发生在日本,苏秋在民国六十六年陪同先生到日本深造而辞掉国小老师的工作,但日本的生活让她不甚适应,常常到图书馆消磨时间,意外发现日本人对台湾的研究与文史资料的收集相当丰富。

四十六岁那年,因儿子、女儿长大成人,她向先生告白,决定以后的日子要为自己而活,只身返回台湾投入原住民文化记录保存的工作。

如今,她位于台北松山的传播公司中,有数千万元的专业设备,在台北内湖的公司中,也保存着二十多年来辛苦收集的原住民文化史料。

(记者申慧媛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