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将诞生高科技低耗能生态建筑

德国环保产业专题报导五之四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杨淑闵台北三日电)低耗能、与大自然友善共处,是先进国家诞生生态建筑的用意,德国生态建筑特色为运用高科技,必须工程师与建筑师充分合作才能完成,这样的生态建筑将在台湾诞生。

“生态建筑”是德国开发再生能源之外,配合环保政策,可赚钱的新兴时髦产业,德国生态建筑可分为:“低耗能”、“被动式〈每人每年用不到五度电〉”及“不释放温室气体”三种。其中,被动式不只有住宅,住商大楼也有案例,第三种则属最新,难度最高。

德国的生态建筑,除藉由提高使用再生能源比例 (如:太阳能板)及环保空调等科技设备,减少传统能源耗用程度。建筑师本身必须精通整合建材、物理导流、当地气候地理环境等要件,方能设计出上述三种规格的生态建筑。

德国3L建筑事务所合伙人klaus TH. Luig曾访台数次,并到大学授课,让台湾年轻学子跟上最新建筑概念。而他位在德国的事务所,正是德国境内有名的生态建筑之一,名为“Office 2015”,有未来建筑之意。

他说,德国或欧美先进国家的生态建筑,与台湾推行的绿房子并不相同,生态建筑必须同步做好物理导流原理、能源科技、建材科技、建筑规划、新建法及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等,繁复要件之间的“整合”,既适合屋主设定的使用用途、室内环境必须怡人,又不能污染、伤害环境。

他与逢甲大学土地管理系教授戴秀雄等人都表示,并不是将省电装置放一起就叫生态建筑,机电工程师与建筑师间的合作、专业整合也是生态建筑能否符合水准的一大要素。

目前德国境内,凡是公部门,从联邦政府大楼、国会议员办公大楼、国会大厦、柏林车站、矿区废地利用的Mont-Cenis Herne、东柏林再生能源推广中心、柏林市府官股民营最大房地产公司GSW等,甚至商业大楼Main Tour,都是政府推动下所诞生的生态建筑示范案例。德国政府规定,公部门要做生态建筑示范。

这些德国的生态建筑几乎都结合德国惯有的简约派工艺美学设计,让使用太阳能板变成一种时髦,令人不自觉产生想跟上流行的心态。

科技运用的共通点,除在天花板架设太阳能板,作为建筑用电来源之一,数栋示范建筑都下挖数十或上百公尺,运用地热恒温储存功能,保存可减低传统用电量的空调设备所需用水的温度,或是运用“冷热交换器”此一科技仪器,维持水的冰凉或热度,然后依季节需求,将水输送到架设在每层楼天花板或埋在地面下的管线内,借此达到空调效果。

这类科技设备,减低房子耗能的同时,CO2排放量就减少了,既为生态平衡尽一分力,并提高房子的市场价值,利人利己。以国会大厦为例,现在一年产生的CO2低于一千公吨,对照一般建筑设备则是七千公吨。

除了德国及北欧等国推动生态建筑,二零零六年欧洲将推动“建筑护照”,委请专业人士评鉴每一栋房子的耗能情况,运用市场机制,促使民众自愿将房子朝向低耗能建筑改善,以免耗能高让房价下跌。

台湾方面也将有严格规范的德国式生态建筑诞生,klaus TH. Luig说,江陵集团确定与他合作,在台北县九份兴建首座六星温泉旅馆的生态建筑,届时他将善用台湾丰沛的地热,减低建筑体的耗能程度。

对此案,长期深入德国环保产业的人,如:戴炎辉文教基金会执行长周美惠、大法官戴东雄、及逢甲大学土地管理系教授戴秀雄等人都认为,既然台湾尚做不到,若能先有座标准生态建筑诞生,可让台湾民众正确认识生态建筑,避免不合水平案例带给民众错误认知。

何以台湾尚做不到欧洲等先进国家的生态建筑?戴秀雄指出,建筑师“整合”多种专业的能力不足、又没处可学,是台湾做不到先进国家生态建筑的因素,若只是将省电器材或一些新建材放一起就称绿房子,反而给台湾人民未接受正确资讯前,先误植不当观念。

探究问题源头,戴秀雄感慨地说,台湾培养建筑师的“教育方式及证照认定,都不注重实务训练,与现实需求脱轨”,是关键因应。另一方面,台湾建筑法规太细琐,反观德国建筑法规抓大不抓小,例如:只要求非必要,地面不得不透水,所以当生态建筑诞生时,德国并不需要为生态建筑大动法规,只需要在新建材上做安全认定即可,法规本身已支持生态建筑的诞生,符合现实需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