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棉花补贴与世贸谈判

标签:

【大纪元1月18日讯】(美国之音记者:萧洵2006年1月18日华盛顿报导)农产品补贴是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中仍然有待突破的议题,而各方在棉花出口补贴问题上的冲突、妥协以及微妙态度则反映出贸易自由化背后的国际政治和内部商业利益间的较量。华盛顿的观察人士说,在棉花补贴议题上的妥协挽救了世贸组织香港会议,使自由贸易谈判得以持续;但在更广泛的农产品补贴问题上急于找到突破,可能面临政治阻力。

世贸组织成员去年12月底在香港同意在2013年之前全面取消对农产品的补贴。这个时限对支持贸易自由化的人来说显得有些漫长,但它毕竟使多哈回合香港会议没有重蹈西雅图和坎昆会议的覆辄,这或许也是未来的谈判取得突破的前奏。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农产品补贴议题中,各方更是同意在2006年内取消对棉花的补贴。

*美国姿态使香港会议得以持续*

2001年时,棉花补贴成为美国在多哈回合谈判中面对的一个大麻烦,而巴西也对美国的棉花补贴政策提出了挑战,美国棉花产业在香港会议上的谨慎和与政府合作的姿态使得贸易谈判得以持续下去。

华盛顿的米勒和切瓦利尔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国际贸易顾问约翰.吉利兰说:“棉花是美国的重要出口产品,但是棉花产业对布什政府为扩大国际市场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多哈回合谈判以及推动贸易的组织等也从中得益。”

乔治城大学的国际金融教授佩特拉.利沃里也认为,棉花问题在香港会议中得到突破是贸易谈判得以延续的一个关键。利沃里引用马里兰大学贸易学者戴斯勒的比喻说,贸易谈判就像是一辆自行车,如果放弃贸易自由化,这辆自行车就会倒下,这也就是说,要将贸易自由化谈判进行下去就要不断地把新的建议放上桌面。利沃里说,棉花在香港会议中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棉花问题上发展中国家态度并不统一*

利沃里说,棉花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贸易问题也同样具有道义上的意义。他说:“我注意到棉花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道义上的意义。当你看到非洲四个棉花种植国的情况、世贸组织和乐施会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和态度等会感觉到其中的道义问题。”

但是利沃里同时指出,发展中国家在棉花问题上的态度事实上并不统一。一方面,以巴西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在推动取消棉花补贴;另一方面,非洲四国的状况也让人们觉得有道义上的责任把这个议题推动下去;但是,中国和印度等具有相当大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却并不热衷于推动取消棉花补贴的议题。利沃里说,其中原因在于中国和印度都是棉花进口和消费大国,美国对于棉花的补贴实际上在价格上有利于这两个国家的纺织业,因此,发展中国家在一些议题上并非总是意见一致。

*美国或不会过快推动更多农产品补贴*

吉利兰律师说,棉花生产遍布美国东西两岸以及南部大片地区,加之与棉花生产相关的纺织业,它们对于美国国内政治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乔治城大学教授利沃里说,美国放弃对棉花的补贴可能并不至于导致美国的棉花从此不再具有竞争力,甚至消失,但是她对过快地推动更为广泛的农产品补贴议题感到悲观。

利沃里说:“唯一能够让这些议题在国会得以通过的前提是通过直接收入援助为丧失农产品补贴的农户提供更多的补偿,但是目前的预算状况又相当糟糕,所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取消农业补贴做补偿看来行不通。”

另外,利沃里说,2006年将举行国会中期选举,代表相关农业所在州的国会议员不会在这期间丧失他们代表的选民的利益,因此,在没有明确补偿机制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要想在更为广泛的农产品补贴方面有所突破看来并不乐观。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11反世贸示威者获释
李建诚被判无罪当庭释放
11示威者撤控罪3续被控
获保释韩农答应三月回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