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纪念赵紫阳逝世一周年

--市场经济如何?民主政治未了!

未普

标签:

【大纪元1月25日讯】 一年前,赵紫阳带着未了的心愿,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他虽陷“囹圄”十五年,却一直关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一党专制下的市场经济如何,缺乏民主政治的中国怎样?对此,赵紫阳洞如烛火,但又充满无奈。造化弄人,上苍没有赐予他以机会与实力,却空付他治国救民的宏伟抱负。而握有机会并拥有绝对实力的邓小平,坚持一党独裁制度,任凭政改良机流失,拖拽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所幸的是,国民党强人蒋经国,早在二十年前,把握时机,终止了国民党专制,在台湾推行民主政治,作了共产党对手赵紫阳想做却不能做,邓小平能做却不想做的事情,为秦汉以来的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民主政治之路。

蒋经国于1953年第一次访美,亲眼所见鲜活生动的资本主义民主社会。自那以后,他逐渐形成以台湾的繁荣自由民主,影响大陆,前进中国的新思维,取代了反攻大陆的旧理念。六十年代台湾经济起飞,七十年代美台断交和美丽岛事件爆发,促使蒋经国“与时俱进”,顺应党外和社会民意的呼唤,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了一系列的推进政治民主化的改革。他在权力鼎盛时期,放弃了权力,在可以镇压新成立的反对党时,他选择了开放党禁;在可以封锁舆论时,他选择了开放报禁;在新旧体制对抗还在萌芽状态时,他选择了主动终止国民党的绝对权力,开启了台湾民主新时代。

像蒋经国一样,赵紫阳有开阔的眼界,崭新的思维。他不遗余力地推行市场经济,但他更看到了一党专制下搞市场经济的弊病,也看到了共产党推行民主政治的机会。他苦口婆心地试图说服他的同志们,告诉他们民主已成世界潮流,中共应该在相对巩固的时候,主动,自觉地走民主建设这条路,否则市场经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就不能解决,最后将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然而,赵紫阳虽然拥有党政最高权力的头衔,却无法在重大决策上说了算。对两价合一价格改革的出台时机,他不能说了算;对军队是否开枪镇压学生,他不能说了算。他无法像蒋经国那样在国民党大老竭力主张镇压新兴的反对党时说“NO。”他能做的事是以辞职抗争,以放弃相对的“绝对权力”抗争,以不检讨不认错抗争,直到辞世,成就了中共党内为治国理念抗争到死的千古绝唱。

与赵紫阳不同,邓小平的治国理念是经济上行右,政治上实左。当年,毛泽东视市场经济为异端,邓小平为其正名,倾尽心力,并不时与党内坚持计划经济的陈云们大打太极拳,终于在1992年南巡以后,正式确立了市场经济的主旋律。邓小平可以接受任何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就是不能接受对共产党的挑战。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在“六四”时可以不开枪,用对话达到和解的时候,他选择了开枪;在可以逐步实现政治开放时,他选择了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在可以给民主党派更多的活动空间时,他固守于一党专政。

邓小平与赵紫阳的真正分歧在于是否推行民主政治。赵紫阳主张的是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邓小平要的是市场经济与权威政治。即使没有“六四,”邓小平也会找出别的借口来罢黜赵紫阳,就像他罢黜胡耀邦一样。因为他不容任何人推行民主政治,进而挑战共产党的绝对权威。

与邓小平较量的结果,赵紫阳败了,但虽败犹荣,邓小平胜了,但虽胜却输。不久,历史就会证明,邓小平在奠定市场经济上的功劳有多大,他在拒绝民主政治上的错误就有多大。他以绝对权力下令开枪屠城,囚禁共产党的良知,坐失政治改革的良机,为中国换来了暂时的稳定与发展。但他拒绝民主政治的后果将有可能为中国带来持久的动乱。蒋经国曾握有绝对权力和机会,但是如果没有彻底改革国民党,推行民主政治的愿望,他就不可能终结国民党专制,民主台湾就不可能产生。像蒋经国一样,赵紫阳看到了彻底改革共产党的紧迫性,单纯推行市场经济的严重缺陷和融入民主大潮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缺乏蒋经国所有的绝对实力和必要机会,他无法将他的理念付诸实施。 如今,三位政治人物已分别作古,然而他们的理念和主张已经长留人间。这些理念是中华民族长治久安的万世之谋,还只是短暂辉煌的一时之谋,相信历史会给出公正的评价。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瘫痪两兄弟 人生路上耍特技
研究:网路电话仍未普及
验屋师的由来
未普:纪念胡耀邦,胡锦涛图的是什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