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国大闸蟹风波 把关机制刻不容缓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2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杨淑闵台北二十二日电)来自中国大闸蟹可能致癌事件最近引发台湾民众错愕,政府相关单位未能在第一时间将此一关系健康的重大讯息公告周知,更让大众不解与难以接受,尽管卫生署已严惩失职官员,亡羊补牢,主管机关有必要尽速建立一套对来自中国食品严格管理机制,并确实执行,以维护国民健康安全。

9 月16日发生运抵桃园中正机场的一批629 公斤中国大闸蟹,被经济部验标准检验局验出含有硝基(口夫)喃抗菌剂。根据中央畜产会资料显示,此药及其代谢物的毒性具致癌性及基因突变性,所以自1997年起已被欧盟禁用于当作食用肉品来源的畜禽及水产。

事实上,政府验出含禁用成分水产的讯息是在民进党立委吴明敏9 月17日质询时才揭露,因而被民意代表批评行政院卫生署对中国大闸蟹有致癌物知情不报。

政府公告作业过慢,甚至被批评为知情不报,消基会9 月18日召开记者会质疑政府针对消费者食品把关的机制何在?竟在民众已将大闸蟹吃下肚,才被动揭露讯息,枉顾人命。

不仅如此,同属政府机制的行政院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在此一事件发展的前与后,未能积极主动的为消费者权益善尽职责,同样让消费者质疑其存在的功能性。

相较于政府相关单位的被动,业者主动坦然面对市场问题。在政府公布的6家进口商,就有2家接受媒体采访,公布相关作业模式,包含进货前送国际机构SGS 检验,并投保新台币上千万元的产品责任险,同时配合北市府卫生局前往采样、调查。

就在消基会召开记者会的同一天(9 月18日),相关通路商包含松青、全家、家乐福及爱买等都立即向媒体表示下架动作,并愿意接受消费者退货、退费;当中更不乏有业者所进的货品并非经济部标检局验出含有致癌物的该批货品,仍愿意全数退费,且不论消费者是否已吃下所买商品。

当然,多家通路商及进口商都难掩落寞,因为中国大闸蟹的热销是市场行销运作多时才带起的商机,如今一夕就消失。不过,让他们不解的是,何以大闸蟹热销5 年有余,期间也被质疑过其他成分含量问题,政府检验作业与机制何以不能即早展开,并立即公告结果,让消费者及相关业者及早因应与准备。

众所周知,中国的防疫检疫疏失层出不穷,卫生安全条件饱受各方批评,经历这次中国大闸蟹可能致癌风波,政府主管单位亡羊补牢之计,有必要尽速对来自中国的食品建立一套严格的把关机制,及早将结果警示各界,以确保社会大众的健康与安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