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水墨变相展 构筑台湾老中青水墨画家容颜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慧敏台北十三日电)台北市立美术馆“水墨变相|现代水墨在台湾”展,由成功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萧琼瑞策展,邀请五十八位艺术家的五十八组件展品,透过“史”的观点串联台湾老、中、青各个世代水墨画家,构筑一道坚实的水墨脉络与容颜。

战后台湾现代水墨的发展,在创作者的年龄层上,余承尧最年长,出生于十九世纪末的一八九八年;其次是一度滞居纽约的赵春翔,此外又有厦门美专毕业的陈雨岛,与建筑师陈其宽和横跨陶艺界的吴学让,以及以密实笔墨营造巨大空灵氛围的夏一夫等人。

他们都是自发性地在不同的机缘下,各自独立从事“现代水墨”的实验与创作。但就影响的层面及风气的形成而论,崛起于一九六0年代初期的“五月画会”创始人刘国松,仍是台湾现代水墨发展过程中,最具前卫性与倡导性的标竿型人物,他个人的影响甚至扩及一九七0年代的香港,以及一九八0年代后的中国大陆。

在一九六0年代的台湾现代水墨风潮中,作品以抽象形式为主轴,加入中国书法的笔墨趣味,而呈现出具有山水暗示的倾向者,萧仁征、刘庸、赵占鳌、冯钟睿、李重重都是重要的代表。

其中,冯钟睿曾经是“五月画会”后期主要的支撑者与发言人;萧、刘、李则是一九六八年之后成立的“中国水墨画学会”最重要的参与者。赵占鳌居住台湾南部,较少参与画会活动,但他苍茫、枯寒的画风,是生命情境忠实的写照。

现代水墨在九0年代以后的台湾,因各种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尤其是装置艺术的兴起,而成为艺坛较不被注目的画种;但水墨作为一种具有多元潜能与文化特质的媒材,仍有相当数量的年轻创作者,在这个路向上持续前进。

“水墨变相”展是一个从历史整理角度出发的专题展,意在呈显这个特殊的创作路向,在战后台湾形成的各个面向及成果,期待有更多人投入创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