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月买基金5000元 月光族3年存30万

人气: 5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2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李靓慧/专题报导

三年前,上海商银新庄分行理专姜仁忠,在分行附近的便利商店买饮料时,认识了一名在便利商店打工的高三女生,那位学生忧心忡忡地告诉他,不管她怎么努力,每个月总是存不了钱,她周围的朋友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姜仁忠要那位学生到分行来聊聊,得知她每个月打工所得仅1万8000元,平常需要用钱时,就拿提款卡领钱,不知不觉钱就一扫而空,她周围的朋友,甚至有人还办现金卡去借钱。

当时姜仁忠建议她,每个月可拨出5,000元,办理定期定额基金投资,而且设定在每月10日发薪日当天扣款。换言之,未来每个月的可开销金额,将仅剩1万3000元,那名学生在思考后同意这么做。

没想到,这个决定让那名高三生,从此有了不一样的人生。姜仁忠说,当时为了避免有太过剧烈的波动,选择了一档全球股票型基金,那名学生很有恒心地持续投资了一年多,结果报酬率达15%,远比定存的2%高出数倍。

一年多之后,那名学生已毕业成为上班族,薪水增加了不少。于是她又跑到银行去找姜仁忠,表示要再增加一档基金,提高每月扣款的金额,这次姜仁忠建议她选择较为积极的基金,以期能获得较高报酬率,最后她选了一档开发中国家基金。

姜仁忠估计,那位年轻人至今已持续投资三年,名下资产将近30万元,数月前她决定将部分股票型基金获利了结,然后转投资每月配息的债券型基金,不过,每月原始的投资还是持续。

姜仁忠强调,现在许多年轻人,会给外界“月光族”的印象,其实是没有养成强迫储蓄的习惯。就以这名学生为例,她用三年的时间存了30万元,但她周围的有些朋友,却已经成了消费过度的卡奴,做与不做之间,差距真的很大。

定期定额基金 育儿、退休好帮手

记者李靓慧/专题报导

随着物价持续上涨,民众总是抱怨,开销愈来愈大、薪水却没增加、退休金更是不敢奢望,真不知退休后该怎么办?银行业者提醒,其实只要及早开始规划,不但小孩的教育基金不用愁,退休时当个“千万富翁”也不是梦想。

根据兆丰商银内部完成的一份试算资料显示,父母若自小孩出生的第一个月起,就开始为他进行基金的定期定额投资,只要每月5,000元,以年报酬率5%计算,从出生起持续投资至25岁大学毕业为止,届时就有290万元的创业基金,但投入的本金只有150万元。

如果这个小孩在毕业后,开始延续父母先前的投资,仍然是每月投资5,000元,到他65岁退休,总计40年的时间,投入的本金为240万元,同样以年报酬率5%计算,账上的资产就多达760万多元,再加上父母为其准备的290万元,轻轻松松就成为了“千万富翁”。

近年来,银行业者积极推广“退休准备自己来”的理念,建议民众不要将多余的资金放在存款里闲滞,务必藉由投资来达到“钱滚钱”的目标。

以上述的试算为例,即使自己的父母,当年没有为子女定期投资的观念,子女长大了、开始工作了,也应该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虽然刚出社会薪水不高,但每月只要节省三、五千元,固定进行投资,长期下来,这笔钱“长大”的速度,将会让自己大吃一惊。

投资新鲜人教战守则/保守加积极 善用平均成本效果

记者李靓慧/专题报导

要及早开始累积退休后的生活资本,除了有恒心的定期定额投资外,投资标的的选择也不该马虎;理财专家提醒,对于有意藉由基金投资来存钱的“投资新鲜人”,可采取“保守稳健”加“积极”的方式布局,善用“平均成本”的效果,才能获得较大的获利机会。

上海商银财富管理副理姜仁忠指出,他接触过许多的投资新鲜人,大都对“投资”、“基金”没有什么概念,不过,即使没有理财观念,只要开始执行投资的第一步“强迫储蓄”,二、三年下来,累积个二、三十万元并不是问题。

所谓的“强迫储蓄”,就是狠下心来在每个月的发薪日,就让银行强制扣薪5,000元,进行定期定额的基金投资,目前社会新鲜人的月薪约二万多元,藉由强迫扣薪,可让自己每个月省下5,000元来投资,不会到了月底又是一毛钱不剩。

至于在投资标的的选择方面,不建议投资形同定存的债券型基金,可选择“高风险、高获利”的商品,虽然涨跌的波动幅度较大,但是基金涨多时,每月5,000元所购得的单位数较少;当基金下跌时,可购得的单位数也较多,如此长期投资、“摊平”之后,平均成本的效果、获利的机会也较大。

跟银行交朋友/投资起步早 信用跟着好

记者李靓慧/专题报导

要怎么样与银行往来,藉以累积信用?以往银行判断客人的信用,大多是看他借了多少钱,不过,历经卡债风暴之后,银行已不鼓励客户过度借款,反之,不但积极推广不扩张信用的消费方式,即使你不借款、但有存款与投资,也会被银行视为“信用优良”的族群。

银行业者指出,在卡债风暴发生前,银行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都是看他“有没有借过钱”?如果曾经借过钱,还款纪录也正常,想要再借款大多不是难事,导致敢借钱的客户愈借愈多,最后却发生倒账无法清偿的状况。

经历卡债风暴后,主管机关明定个人无担保借款总额,不得超过个人月收入的22倍,银行要借款前,也会检视客户的负债总额与还款能力;在此状况下,银行对于“累积信用”的观念也有所改变。

例如银行业者不再宣导扩张信用概念,而是建议民众“有多少、花多少”,因此,愈来愈多银行推出Visa金融卡,卡片连结至个人银行账户中,虽然同样可以刷卡消费,但是账户中没有足够的金额就刷不过,借此遏阻持卡人扩张信用。

兆丰银指出,卡债风暴过后,信用有瑕疵的民众都无法再使用信用卡,Visa金融卡就是一个与银行重新往来、建立信用的工具。此外,不想扩张信用的族群、学生族群,也都适合使用。

另一方面,银行对于“信用”的评估也已转向,包括国泰世华、台北富邦等银行,对于申请房贷的客户,也会同时看看他的存款、投资往来情形,即使过去没有向银行借过钱,但是确有多年存款、投资历史,银行对于此类客户的放款利率,也会予以酌减。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