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陆委会:中共抢能源 引发国际潜在冲突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11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杨加台北报导)台湾行政院陆委会在这个星期的会议报告指出,全球石油需求的增加量中,有32%来自于中国大陆,中共在国际上积极寻找能源,并伴随着外交、经济援助及贩售武器等各种措施,挑战以西方国家为主的能源市场,已造成国际间结构性紧张关系。中共对能源的竞逐将成为与美、日等主要大国的潜在冲突。

陆委会20日举行咨询委会会议,会中还提到,中国积极在国际上开拓油源外交,可能影响台湾与非洲、拉丁美洲邦交国关系;中国为维持海陆能源通路的安全,将会发展海权力量,并对台海的军事部署及作为加以合理化,台湾在军购议题上应将此因素及威胁纳入考量。

陆委会企划处副处长华士杰表示,委员们多数认为,中国大陆自1993年起成为石油进口国,为确保经济持续发展及政权稳定,寻找及维持能源稳定供应成为不得不的作为,其主要方式为共同开采、并购、合作探勘、签订长期合约、寻找替代能源(如天然气、核能等)及确保油源运输安全等。

中共寻求能源试图稳定政权

有咨询委员认为,今年可谓中共能源外交年,多位中共高层相继出访非洲积极开拓新油源,胡锦涛并提出“新能源安全观”,企图形塑其负责任大国形象,凸显中共能源需求日益迫切。

也有委员指出,基于地缘战略、确保油路安全等考量,中共在中亚、南海等地建港并扩展基地,对区域稳定造成一定程度影响。由于油路安全是中共长期隐忧,未来中共仍会持续其“睦邻外交”,及试图加入“国际能源组织”。

部分委员认为,大陆经济成长过于快速,造成的能源问题已制约中国大陆经济发展,“中国大陆过度依赖进口石油,根本原因在于国家部门垄断能源使用并无效率。中共政府为维持经济成长,对能源的需求已形成其政权稳定的重要因素”。

有委员建议,中共在寻求国际石油、天然气的过程中,可能形成对台湾中油公司海外油源供应形成威胁,台湾政府应多方面寻求替代能源,在国际及两岸之间寻求双赢的能源合作关系。

陆委会在当天的“中共能源新战略对亚太及全球安全的影响”资料报告中指出,中国大陆经济改革开放以来,能源需求日亟,1993年起即已从石油自给自足国转为进口国;近几年其经济高速增长,更可说是靠增加能源消耗所取得;但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使其能源问题逐渐突显。

世界第2大能源消费国的中国GDP仅世界4%

根据估计,2004 年中国大陆的GDP 约仅为世界的4%,但却消费了全球12.1%的能源,31%的煤、29.2%的钢铁和40%的水泥。目前中国大陆已成为世界第2 大能源消费国,石油占能源消费比重逾20%;2006年上半年石油净进口8,236 万吨,对外依存度达47.3%。

报告预估到2020 年,中国大陆的能源需求将达到32 亿吨标准煤;每年石油消费量亦至少4.5 亿吨,对外依存度将接近60%。这不仅已成为制约中国大陆内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对亚太及全球的影响也日趋严竣。

报告提到,由于中国大陆能源生产已远不能满足其高速经济增长,加以2004 年起开始上涨的国际油价,能源安全的意识已促使其越发重视新的能源战略,中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当年6 月25 日听取“中国工程院”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的汇报时即指出,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而根据资料分析,中国大陆的石油安全面临油价、油源、通道及政治4大风险。为因应情势,中共于2005 年成立“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及执行机构“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能源战略及重大政策的规划;2006 年3 月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确立基本能源战略为: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并要求在2010 年能耗强度比2005 年下降20%。

安哥拉近海石油开采 。(MARTIN BUREAU/AFP/Getty Images 2003-10-15)

花招百出全球抢油

中共为能在国际上争取能源抢得先机,近年推动“能源外交”,由地缘政治与经济安全的角度,将能源纳入“大国外交”的重要议程,并积极参与并购、探勘及能源通路、运输等事项的跨国合作。中共为确保国际能源供应及安全,采取“东扩、西进、北连、南通”的“四面出击”对策,在全球进行“抢油”行动,除继续从中东进口石油外,并提高从俄罗斯、中亚、非洲、拉美等地区进口石油的比率。其它方面作法尚包括:并购海外石油公司,与外国合资石油开发与探勘,签订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供应合约,签署国与国间能源框架合作协议,加强进行国与国间能源领域的研究与对话等。

此外,中共透过经援等利诱方式,加强与非洲、中东、拉美、南太平洋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外交关系,以顺利取得能源方面的支援和配合,特别是其对委内瑞拉、安哥拉、苏丹、伊朗和津巴布韦等国的金援,备受国际批评。

2006年11月9日,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和温加宝会谈,据中国官方报导称,此次中俄双方签署了包括能源、矿产勘探开发等 8项合作协议。(Getty Images)

中共“能源战略”破坏国际能源供需

报告分析指出,中共意图以“能源外交”扩大国际影响力以确保其能源安全的作法,已然改变亚太及全球战略的情势。中共近年积极运用高层领导访问或多边高峰论坛等场合,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中南美洲及非洲产油国拓展能源合作关系,即被批评为“新殖民主义”,同时也引起欧美国家高度的关注。

陆委会的报告转述,美国在今年3 月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即批评中共,一面扩张贸易,一面却企图操纵国际能源市场;为争取资源而支持一些在国内外有恶劣纪录的政权。9 月欧盟执委会主席巴洛索表示,中国为了获得能源,支持非洲的独裁政权。德国总理梅克尔并在9 月温家宝访德前就公开表示,中国在非洲只顾能源开采,对非洲人民的社会发展却没有贡献。

凡此均显示,中国的新能源战略影响所及,除忽视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外,亦将可能对国际能源供需版图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共的能源战略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未来将会对亚太与全球战略格局投下重大变数。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