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亲情支持与善用潜能 助新移民女性生活提升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1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美瑜台北十八日电)多数远渡重洋、嫁到台湾的新移民女性,因夫家社经地位不高,及传宗接代等特殊任务,让她们几乎与贫穷、家暴、划上等号。尽管政府积极协助她们适应生活、培养就业专长,不过,家人的支持,善用公部门提供的资源,开发她们原有的才能,才是助她们脱贫、生活向上提升最佳良方。

根据台北市政府民政局统计,至今年一月底,新移民女性总数为两万七千六百九十五人;其中,大陆籍占两万五千人,印尼、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及其他国家有两千六百九十五人。

为了让新移民融入社会、能有就业机会,改善生活,台北市政府于民国九十四年起,对新移民开办多种职业训练课程,让她们在取得工作许可证前一年即可参加训练,以便取得工作许可证后可立即进行入职场就业,改善家庭经济。

不过,根据台北市职业训练中心访查,许多新移民女性来台,主要任务为传宗接待,或照顾配偶,且家庭经济多半不佳,要她们暂时“抛夫弃子”,到职训局参加训练课程,执行上仍有困难。

去年职训中心为新移民开办的训练课程,依类科上课时数不等,例如,美容课程上课时数三百小时、午茶点心受训四十八小时、西式简餐六十小时,总计有七十一位新移民女性结训。

台北市劳工局职业训练中心主任周步坤表示,在美容、美体、餐饮、电脑、理财、设计类课程中,新移民女性对美容、美体类的参与意愿较高。这是因为新移民女性除了自己有兴趣,若家庭需要,也可自行开业,或在家附近的美容院帮忙。至于电脑文书处理、理财等类科,东南亚籍受限于语言,大陆籍则要将繁体转换为简体,开办成效有限。

不过,对于这项“成果”,职训中心科长何惠敏认为是“很大的鼓舞”。

何惠敏说,职训中心去年曾到民政局举办的新移民语言训练班找人,或利用电话一一访查、宣导参训的好处,不过,工作人员要不是被当成是诈骗集团,就是家属配合度不高,或新移民女性从事家庭照护工作、怀孕、照顾小孩,无法自由外出。再加上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更降低她们接受参训意愿。

为了鼓励新移民女性参训,何惠敏说,上课时间必须配合她们的作息时间。举西式简餐课程为例,上课时间为上午八时三十分至十一时三十分,下课后正好衔接小孩放学时间,简餐可当成午餐。至于午茶点心班,下午时段上课最适合,刚出炉的点心正好做为小孩下课后的点心。

民国七十九年嫁到台湾的印尼籍阮慕玲,现在一家生技公司担任副研究员,周六参与永乐基金会、赛珍珠基金会活动,周日下午则在新移民会馆担任通译,为新移民解答生活上的疑难杂症,是新移民女性中生活适应、就业情况最好者之一。

阮慕玲强调,来台的新移民女性,若有工作机会一定要把握,就像台湾女性一样,要有独立能力,这样对生活与下一代的教育才有帮助。

她举一位大学毕业的陈太太(化名)为例,在印尼有良好职业,来台却遇人不淑,因为家暴,只好带着二个孩子到逃到士林,在一家水饺店包水饺,之后在南港找到一份包装工作,月薪两万五就觉得心满意足。还有一位很想外出上班的新移民,不会骑车,又不识路,要找到工作,很难。

事实上,台北市政府为了帮助新移民适应生活,除了开办语言学习课程、生活成长营,交通局并提供新移民驾照母语考试服务,以陈太太的例子,显见新移民女性对攸关生活机能的资讯仍相当缺乏。

由于新移民女性散布区域广,要让新移民生活、就业资讯能直接传达,深入基层、掌握民情的邻里资讯系统,是最佳的传播管道。

为了让新移民生活与参训开花结果,新移民家庭支持是重要关键。新移民配偶不再将新移民女性视为“传宗接代”与“家庭照护”的角色,而是家庭一员,新移民女性才有机会走入人群,融入台湾社会。也唯有获得家人支持,她们才有机会参与职训,投入就业市场。

虽然政府积极培养新移民女性的就业专长,仍有许多人“身怀绝技”。

阮慕玲说,一位林太太(化名)会设计新娘礼服、一位赵太太(化名)曾在泰国学过珠宝设计,若能运用这些专长,不只能贡献社会,也有助于改善家庭经济。

显然,政府除了培养她们的专长,也可以“发掘”她们的专长,并加以辅导,将会比学习新技能来得更快速有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