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油价长痛?短痛? 不容闪失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欧祥义/特稿

油价上涨是无法避免的趋势,调整步调究竟是要一次调足的“斩立决”,还是近乎“凌迟”般分批上涨,对苏内阁的政治智慧是一大考验。

新上任的中油董事长潘文炎,在沈潜两年后复出,对油价自有一番不同中油现有官僚作法的新思维,在无法避免涨油价的大前提下,他主张参考邻国油价,采取一次涨足的作法,好处是既可消除民众对物价的预期心理,也可解决国库补贴油价的不合理现象。

一次涨2块半的幅度实在太大,民众与社会反弹势所难免,还有可能引发的政治效应,才是财经首长最忧心的。

根据主计处估算,全年油价每上涨10%,经济成长率会减少0.25%至0.35%,消费者物价指数会上扬0.2,油价涨跌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涨幅多寡容不得丝毫闪失,每1元1角都要计较,中油油价每涨1元,全年营收可增加1百亿元。

国内油价最近一次调整是在今年2月,每公升涨1元,财经首长在“稳定物价”优先的大原则下,较倾向采取分段温和上涨方式,避免引发骨牌式的物价波动及招致社会太大反弹,同时也可收“且战且走”好处,如果原油价格下跌,国内油价的波动不致起伏过剧。

其实首长与一般民众最担心的,是油价涨幅多寡的合理性,中油的认知与社会的期待是否会有落差,油价涨跌惯常与中油同步的台塑石化,94年的税后盈余是5百72亿元,获利规模高居传统产业之冠,每股获利高达7元,台塑的管理与效率固然优于其他企业,但每股七元的高获利,相对国内油价的合理性,是否也有必须检讨的空间?

油价调整要长痛还是短痛?要稳定物价还是保全国库财政收支?在原油处于相对高档且难以预测走势的情况下,这已是学术理论无法解决的施政难题,阁员诸公得好好动动脑了。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