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关怀与专业服务 北县男性社工不让英雌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2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旭昇台北县二十五日电)“当我自己照顾老人时,才对社工员有更多的震撼与启发。”这是台北县北海社福中心社工员郭林玮的体会,他是县府社会局凤毛麟角的三名男性社工员之一;卓立人则是自己当了父亲后,处理受虐儿案件更能体会父爱;他们与陈柏年三人都认为,只要认真与专业,社工角色无关性别。

即使,现在还是有许多人对社工的性质不太了解,但不可避免的,随着环境变异、社会问题复杂,当弱势族群牵涉到社会福利相关事项时,社工员往往是第一个被想到可以提供协助的人。

这样的角色,一般传统印象都认为女性比较适合,职场上也是如此。台北县政府社会局所辖八个区域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全部有四十九人,男性社工员只有三人,占所有社工员人数的百分之六点一。

退伍后就一直担任社工的文山社福中心督导陈柏年,从事社会工作已经七年。因为阴盛阳衰,所以,有时候即使不是自己的个案,夜间还是要协助同仁出勤。

服务的过程中,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协助安置一名有肺结核的独居老人,虽然心里害怕,但还是鼓足勇气协助老人家前往慢性病中心治疗。治疗后,也协助安置仁爱之家。过完新年,陈柏年上班接到的第一通电话,却是这名独居老人过世的消息。

他难过的表示,“能够为老人家的最后人生阶段,提供较好的照顾,也算是尽到身为社工员的责任”。

板桥社福中心社工员卓立人已经在职场五年,他率直的说,即使自中兴大学社工系毕业后,还不知道社工是做什么?他说,“对我而言,同理心,只是文字而已。”不过,婚后投入工作,抱起与自己孩子同龄的一个多月弃婴,他就体会到什么叫做同理心了。

北海社福中心的社工郭林玮,念的是政大社会系,服替代役时是在内政部北区仁爱之家照顾老人,二十四小时的全心投入,让他更深刻感受到社工的意义。退伍后继续攻读东海大学社工研究所。

即使家人抱怨郭林玮为何不当老师?为何不从商?现在的他会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如果你身处低潮无所适从,透过社工协助可以重建生活秩序,这就是社工员最大的成就。”

郭林玮说,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是人,随时有不同的体验与挑战,但看到服务对象的问题有所改善,就觉得好满足,这也是鼓励自己持续投入的动力。

社工要处理的事情五花八门,有过动的弃儿、有年轻小妈妈与小爸爸吵架后负气离家,小孩的寄养问题。要到声色场所关怀青少年,甚至,也需要关怀性侵害案件的被害人。但其实,男性与女性从事社会工作并没有太多的不同。站在专业的角度,他们充满爱心、愿意提供关怀、帮助民众站稳脚步,重新出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