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瑞芳蝙蝠洞一夕空城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2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张瑞桢/中县报导〕台湾已知规模最大的折翅蝠繁殖地台北县瑞芳蝙蝠洞,今年栖息的蝙蝠数量锐减十万至二十万只,创下近年数量最少纪录,更糟的是它们本月廿日几乎已销声匿迹,提前一个月离开,也创下历年离穴时间最早的纪录,蝙蝠研究者忧心忡忡,怀疑可能是居民搭铁皮与架瓜棚阻拦所致。

短短一周跑光光

台湾蝙蝠研究学会秘书长徐昭龙说,折翅蝠有南迁休眠的习性,台北县瑞芳镇滨海公路旁蝙蝠洞是“繁殖洞”,洞内全都是母成蝠,通常这些母蝠从4月起陆续进驻,到七、8月幼蝠出生时,数量会达到五十至六十万只,9月开始离穴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瓜棚拦路 倾巢搬厝

但学会调查发现,今年进驻蝙蝠洞的母蝠与它们生下的小蝙蝠,数量竟仅有卅万至四十万只,更令人错愕的是,志工于本月13日尚未发现洞内蝙蝠有异状,廿日却发现蝙蝠几乎全数离去,短短一周即销声匿迹。

徐昭龙表示,蝙蝠对环境变化敏感,怀疑是本月北部天气不稳定,再加上人为干扰,蝙蝠数量才会减少。此外,该学会数年前发现蝙蝠洞口旁被居民开辟成菜园,今年更扩大种植面积并架起瓜棚与铁皮阻拦,洞口更被乱丢板模等垃圾。

曾有人炮炸蝙蝠

徐昭龙说,蝙蝠对环境变化很敏感,瑞芳蝙蝠洞于廿年前曾有栖息上百万只折翅蝠的纪录,十几年前有人潜入洞内放冲天炮,把所有蝙蝠吓跑,最近几年才又恢复到五十至六十万只的栖息数量。但今年栖息数量不仅创下近年最低纪录,短短一周几乎全跑光光,也创下离穴速度最快的纪录。

创离穴最早纪录

蝙蝠学会理事周政翰研判指出,折翅蝠飞行速度快,最忌讳飞行动线上有障碍物,他认为瓜棚等障碍物与人为干扰,是蝙蝠栖息数量减少与提早离穴的主因。

瑞芳镇海滨里前里长王玉照也持上述看法。他说,洞口前土地的地主不住在瑞芳镇,他曾协调耕作的居民拆除障碍物未果,希望公权力介入,保护蝙蝠洞珍贵的生态资产。

高雄发现最大冬眠洞

至于瑞芳蝙蝠洞的母蝠跑到何处去了?蝙蝠学会去年曾于高雄县旗津一条隐密的引水渠道内,发现上万只冬眠的折翅蝠,这是台湾已知最大的折翅蝠“冬眠洞”,但学会选择不公布地点,以防干扰。两者是否有关联,学会仍调查中。

蝙蝠 喝奶奶长大

蝙蝠不是鸟类,它与我们一样都是喝奶长大的,它也是全世界唯一真正会飞的哺乳类动物,除了南北极之外,世界各地都有它们的踪迹,台湾已知有廿多种蝙蝠,其中九种是特有种,四种是特有亚种。

蝙蝠的食性很复杂,包括花蜜、昆虫、青蛙、水果,例如榴梿就是靠果蝠传播花粉;另外还有吸血蝙蝠,它们的唾液含有抗凝血成分,也有能潜入水中抓鱼的蝙蝠,但台湾除了狐蝠吃水果之外,其他十一种都吃虫。

不是所有蝙蝠都靠超音波飞行觅食,热带地区的果蝠就是靠视觉与嗅觉觅食;蝙蝠发出的超音波,人类也并非全然听不到,例如折翅蝠声音类似诡异笑声,游离尾蝠会发出尖锐鸣叫声,耳力好的人可以听得到。

蝙蝠最有趣的是育子行为,母蝠通常把子女抱在胸前,幼蝠长大后会倒吊在母蝠的头或肩膀上练习飞行。(记者张瑞桢 )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