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炸弹攻布托 巴基斯坦成第二伊拉克

【大纪元10月2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传信新德里特稿)伊拉克自杀炸弹事件层出不穷,已到家常便饭地步,攻击目标都是政府军警和亲美政治人士;十八日深夜,巴基斯坦前女总理碧娜芝.布托,也是一位亲美政治领袖,结束八年自我流亡岁月返国,也遭到自杀炸弹攻击,虽幸好逃过一劫,但也揭开了巴基斯坦将成为第二伊拉克的血腥序幕。

现年五十四岁的碧娜芝.布托,据说是依据美国幕后策划巴国政局发展的步骤,与巴国总统兼军事强人穆夏拉夫达成默契后返国;返国前,穆夏拉夫政府甚至一笔勾消碧娜芝.布托当政时期的多项贪渎罪名,而且在碧娜芝.布托十八日返国当天,出动两万名警卫人员保护碧娜芝.布托的安全。

在此之前,巴国另一位也遭流放的前总理夏立夫,因反美立场强硬,不在华盛顿属意名单之列,因而在九月上旬试图独自强行闯关返国,结果从伦敦飞抵伊斯兰马巴德国际机场后,人未曾离开过机场,就遭穆夏拉夫政府人员强押上飞往沙乌地阿拉伯的飞机,开始第二次的流放生涯。

十八日晚间,具巴国反对党巴基斯坦人民党主席身份的碧娜芝.布托,和随从人员搭乘加固的防弹卡车,在数以千计支持者的簇拥下,车队从巴国最大城市喀拉蚩向碧娜芝.布托的家乡缓步前进,但半途遭到一名身份不明的自杀客先扔掷一枚手榴弹,随后引爆身上据说重达十五至二十公斤的强烈炸药攻击。

据综合巴国媒体十九日报导,在这起巴国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攻击事件中,碧娜芝.布托毫发无伤,但至少有一百四十人丧生,包括约五十名碧娜芝.布托的保镖和二十余名警察人员,其余全是她的支持者。受伤人数则达五百多人。警方说,现场满布爆裂物所含的钢片和钢珠,显见自杀客用心狠毒,攻击目的也在造成最大伤亡。

碧娜芝.布托遇袭,各方一致认为她的亲美立场是主要因素,包括她接受美国安排与穆夏拉夫谈判返国共组政府条件。巴国一位资深媒体人士指出,巴国是一个回教国家,民间反美情绪高昂,尤其受邻国阿富汗影响,回教基本教义派极端势力庞大,对美国试图操控碧娜芝.布托以影响巴国政局相当反感,因此亟欲置她于死地。

碧娜芝.布托十九日晚间在遇袭后的第一次记者会上则指出,她在返国前夕接获非回教国家提供的情报讯息显示,国际盖达恐怖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余孽已派出若干自杀炸弹小组,目标直指她本人。碧娜芝.布托同时透露说,在她返国之前,根据确切证据,已写信给总统穆夏拉夫,指明政府中若干阴谋份子企图对她不利。

很显然,尽管这起攻击事件可能为碧娜芝.布托带来若干程度的同情与支持,在巴国预订明年一月举行的国会大选中,有助增加她的胜算。但相对的,在如此多的不确定和敌对环境中,尤其是回教圣战组织一旁虎视眈眈,随时以暴力相待,她今后重返巴国政坛的生涯将难一帆风顺,她领导的阵营也将必然遭到更多的暴力攻击。

另外,在自杀炸弹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务院助理发言人凯西发表谴责声明,同时呼吁巴基斯坦的“民主”过程不要因此停顿,要让人民能够“参与自由公平的选举”。但讽刺的是,九月初前总理夏立夫在机场遭二次流放事件记忆犹新。对巴国人民而言,夏立夫企图闯关回国,何尝不是也想参与一场自由和公平的选举。

实际上,巴国政局的动乱正方兴未艾,不仅是夏立夫事件,有太多的借口可让巴国反对势力兴风作浪,包括穆夏拉夫连任总统的合法性,仍受到敌对的最高法院质疑,碧娜芝.布托当政时期的贪渎事迹等,都是巴国今后政局动乱的因子之一,而穆夏拉夫政府与伊拉克亲美政府一样,支持美国反恐战争,打击境内与境外的回教极端势力,今后招致的恐怖报复,也将不亚于目前的伊拉克。

自“九一一事件”史上最大自杀攻击事件之后,尽管美国先后铲除了可能祸首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伊拉克海珊政权,但国际盖达恐怖组织对回教极端势力的影响并未消失,企图重建回教帝国的回教极端主义者甚且频频反扑,以不对称战争方式屠杀异己,自杀炸弹是其最快速也最普遍的报复方式。众所周知,伊拉克境内听闻自杀炸弹事件,已是家常便饭。

碧娜芝.布托遇袭事件,在据说当局出动两万名警卫全力保护和防备下,依然发生,可想见回教极端势力在巴国的活动已到恣意妄为地步,巴国情势之复杂与伊拉克局势相去不远,巴基斯坦今后恐怕也将步伊拉克自杀炸弹与血腥暴力事件频仍的后尘。

相关新闻
巴基斯坦军营疑遭自杀攻击  十五人丧生
阿富汗军用巴士遭自杀炸弹攻击 至少27死
巴国自杀式袭击11人亡
巴基斯坦再传自杀炸弹攻击事件 十六人丧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