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菜价争议 检讨产销机制正是时候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8日报导】为物价波动把脉专题之七(中央社记者叶子纲云林县八日电)看天吃饭农业问题,年年上演,近来菜价纷争未平,菜到哪里去?农会及批发市场都认为,台风后遗症、季节转换等影响,造成供需失调;菜价又为何居高不下?供需失调、量少价高及受原物料上涨趋势等影响,而以菜价论有否菜虫的观点待修正,吁回归市场机制,公权力介入市场交易。

农产品价格问题,年年出现争议,今年因石油、原物料价格上涨,菜价更成焦点,严查哄抬物价、抓菜虫风声鹤唳,但是菜到哪里去了?还是没个答案,西螺镇农会总干事余赞宏说,柯罗莎台风肆虐,全台稻米、蔬菜叶面严重受损,供货量只到平常二到三成,这波菜价上涨,灾后供需失调、市场缺货是重要原因。

西螺农产品市场副理江礼源说,除了风灾原因,风灾降雨致土壤湿度高,部分蔬菜尚未种植,再者季节转换,农民犹豫种植短期蔬菜好或秋季蔬菜好,就在犹豫之间,加上近来石油、原物料价格上涨,菜价不免也受波及看涨,何况,蔬菜水伤,耗损率提高,货源短缺,量少价就高。

菜农表示,灾后政府要云林、彰化地区农民大量复耕短期蔬菜,一般短期蔬菜生产期平均十到二十天,等到蔬菜上市,量多价跌,现在复耕农民都在骂政府,中间商与农民都遭殃,农民看天吃饭已够辛苦,难道政府都不能拿出点办法,说爱农民、爱本土,就要让农民、农业、农村真正感受到。

菜农叫苦,批发商也叫苦,菜商说,蔬菜生产成本一公斤为例,农药、种子、肥料、犁田等约零点六元,采收价四元,装箱费一点二元,运费一点二元,运到台北批发成本最少要七元,耗损要由菜商自行承担,消费价要视蔬菜品质、重量而定,不能单以价格来看,如果批发市场出现残货,市场上自然出现低价蔬菜。

余赞宏大声疾呼为农民请命,菜价低于生产成本,生产过剩就地耕除,批发市场残货由政府补贴运回产地当有机肥,不让残货蔬菜或劣级品流入市面,政府订出产销及补贴机制,聘请专家研拟方案,大蒜、水果等农产有此机制,目前唯独蔬菜未建立,吁请政府重视处理,否则蔬菜问题永远无法解决。

江礼源并表示,消费市场普遍观点认为,产地价五十元卖价也要五十元,但卖价五十元到一百元之间是合理的,国家经济层次提高,通路费也会提高,这是进步现象,通路是服务业不能视为中间剥削,蔬菜自由交易机制下,不能以产地价到消费价的差距,来论是否有菜虫存在,或质疑其中有问题,菜虫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江礼源强调,回归市场机制,由供需决定市场价格,公权力介入市场交易,健全管理及政府辅导,农民、通路商、消费者三赢,一昧质疑将造成解决问题的困扰,经济问题要用经济解决,不能用政治来解决,以免让蔬菜市场人员心惊胆跳,解决菜价问题,不要只站在消费者角度,应先考量农民可能受到的二次伤害。


菜价争议未平,菜农运菜到市场卖,辛苦谁人知,为了生活,赤脚也要做。图为云林西螺果菜市场,一对夫妻整理蔬菜送到批发市场销售。// 中央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