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北工场挪移2012年归位 礼堂牌匾保留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1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美瑜、林绅旭台北十日电)捷运松山线北门站旁的市定百年古迹铁道部台北工场,因位置与捷运系统重叠,台北市政府今天举行古迹挪移工程,预计2012年完工后再挪移回原位。台北市文资委员马以工表示,台北工场屋架用料较建物更古老,建物的“礼堂”牌匾也将保存,深具历史意义。

由于桃园机场联外捷运系统的隧道从台北工场下方通过,台北捷运松山线北门站体也与台北工场位置重叠。为了保存古迹,台北市政府捷运局与文化局上午举行台北工场古迹挪移动工典礼,包括捷运局长常岐德、文化局长李永萍、建商代表,及台北市政府文资委员马以工、辛晚教、王维周、张崑振等人出席见证。

由于高雄火车站也采位移方式保留,台北市政府捷运局中工处长郑国雄表示,高雄火车站约六百平方公尺,虽较台北工场面积略大,但非古迹。

郑国雄说,台北工场面积五百多平方公尺,原一千零二十四吨的建物,经过钢构与混凝土托盘,重量近三千吨,未来将以电脑式的油压式千斤顶进行位移,预计每分钟位移一公分的进度,每天位移五至六公尺,每次近三十名人力施作,预计九个工作天可完成作业。

为保护古迹,郑国雄说,施工单位将位在古迹旁架设围篱保护,预计捷运施工完成,于2012年再移回原址,契约工程经费新台币五千八百六十八万元,不过,文化局预估古迹挪移经费上亿元。这也是继高雄火车站后,全台第二例古迹位移的案例。

由于古迹墙面脆弱,为了保护古迹不被破坏,施工单位以钢架支撑施工则采“总掘顶昇挪移工法”,在地表下二点五公尺的砖基础进行补强及地梁连结,并在基脚下方施筑钢筋混凝土托盘稳固建物,并在建物本体以钢构强化建物的稳定性。

担任捷运局及厂商咨询顾问的张崑振表示,他原建议厂商制作拓模保护建物,但厂商认为施工法有困难,最后以水泥包覆部分,待工程完工时再拆除。

2006年底,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提报位于铁道部东南侧区发现石砌墙及条状石板道路。经文化局会勘,文资委员会认定石墙及石板路为清末巡抚刘铭传在台实施新政所存的机器局遗迹,具有历史价值与见证,材质也具都市道路建设的价值,去年五月指定为古迹。

建于1909年的台北工场,承接清代“机器局”及日治时期台湾纵贯铁路的车辆与铁道维修工作,是台北市唯一仅存具有百年历史的铁路遗构。1935年改为办公房舍,在二次大战结束改为礼堂使用至今。

捷运局长常歧德表示,北市府将台北工场与国定古迹铁道部、八角亭、台北邮局规划为历史文物区,塔城街将以透明方式呈现石板道路,让民众可以了解台湾铁道发展历史。

马以工表示,台北工场原名汽车修理工场,砖造的建物有六个拱圈进深,可供火车进出维修。因郑州路拓宽拆除两个,只剩四个。文资委员探坑发掘许多出土文物,包括地底的媒渣、木门、地坪、改良的构造物,现都保存下来。

她说,台北工场的屋架疑为使用大稻埕票房的物料建构而成,用料更古,日后还要移回原点,作为周遭建物的相对位置,别具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