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肥胖的套牢与解套

体重过大成因和减肥关键所在

人气: 6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23日讯】肥胖作为全球性流行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之一,超重肥胖者罹患脑栓塞、心衰、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高出正常体重者2到6倍。2月14日发行的《新纪元周刊》封面故事指出,一般来说,人发胖的根本原因就是身体吸取的热量超过了消耗的热量,沉积成为脂肪,使人体超重。人发胖与其个体差异、饮食习惯、运动量、遗传因素、年龄、环境等也有关。大多数是饮食过度和运动欠缺的结果。调查发现,人一生中有五个“危险期”特别容易发胖,分别是新婚期、节食反复期、工作变动期、妇女哺乳期和戒烟期。  

而今市面上减肥方法林林总总,但95%的人在短期减肥成功后,体重又回复到肥胖状态。专家指出,出现这种肥胖套牢状态,是因为各式各样的减肥器械、药物、食品,以及手术方案和全套减肥计划等都是治标不治本,忽视了人的心理和内在因素。那么,我们究竟怎么解套肥胖呢?答案或许可从中国古人的养生之道,节制欲望之中找到,作自己身体的主人。

该期《新纪元周刊》封面故事共两篇文章,全文转载如下:

====================================
肥胖的套牢与解套

作者:王静雯

无论走在世界上哪一个城市,擦肩而过的丰腴肥大的女子或膀粗腰圆的壮士都比比皆是,与此相反,世人眼中标准的美女和帅哥却日渐消瘦。而以对抗肥胖为目标的各种减肥方略,大有横扫一切人类生活的意味。瘦,更瘦,再瘦,成了现代人类尤其是现代都市人的重要生活内容。


瘦,更瘦,再瘦,成了现代人类尤其是现代都市人的重要生活内容。图为上海,一名女子正在健身房内运动。(图/法新社)

  
据2005年联合国卫生组织统计,全球65亿人口中至少有16亿成人体重超出正常值,4亿成人为肥胖病患者,另外还有2000万5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这近似1/3的肥胖率在使地球变小的同时,也挤压了我们身体健康的空间。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把肥胖称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之一,作为全球性流行病,超重肥胖者罹患脑栓塞、心衰、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胆结石、关节炎、肠癌、乳腺癌的发病率要比正常体重者高出二~六倍。如何摆脱肥胖的圈套已成了很多人的心病。
  
尽管市面上减肥方法林林种种,但95%的人在短期减肥成功后,体重又回复到肥胖状态,这就是为什么目前世界各国肥胖现象持续恶化,而各类减肥措施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那我们怎么解套肥胖呢?出路在哪呢?
中国人终于胖起来了!
  
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餐开始在欧洲流行的时候,欧洲人振振有词地表示,中餐不会使人太过肥胖,证据是中国没有胖子。但这个证据现在已经站不住脚了。
  
在2006年8月的《英国医学杂志》中国特刊上,西方人开始惊讶中国肥胖症的飞速蔓延,有医学专家警告说,肥胖症已经在中国变成非常严重的健康问题。2007年有统计显示,中国肥胖者已远远超过9000万名,超重者高达2亿名。
  
尽管大陆目前约15%的超重率3%的肥胖率,比起美国65%和英国50%的超重率还有些差价,但大陆小胖墩的激增令专家担忧。从1985年到2000年的15年间,中国超重以及肥胖儿童的数目就上升了28倍。目前中国10岁~12岁的城市儿童中,有8%肥胖,15%超重。这已接近美国18.8%的超重儿童比例。专家预测,未来十年中国肥胖人群将超过2亿。
  
不但在大陆,香港台湾及海外华人的胖人也在快速增多。目前40%的香港成人,30%的台湾成人体重都超标,瘦削的中国人已成为了过去。中国人的体重逐渐赶上和超过世界水准,中国人终于胖起来了。


专家预测,未来十年中国肥胖人群将超过2亿。图为武汉一群参加减重训练营的学童。(图/法新社)

肥胖定义—你胖吗?

人体千差万别,肥胖的界定主要是根据各类调查报告以及人体内脏器官的工作能力而推定的一个范围。目前国际通用身体质量指数(BMI,即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比如一个1.6米六的人,体重若55公斤,其BMI=(55/1.6)/1.6=21.48。)欧美人种其正常体重为20≦BMI<24.9,亚洲人为18.5≦BMI<24,24-27为超重,27-30为轻度肥胖,30-35为中度肥胖,35以上为重度肥胖。
  
台湾营养学会由此计算出人体的标准体重公式:男性=〔身高(米即公分数)-80〕×0.7,女性=〔身高-70〕×0.6,体重在标准体重±10%以内均属于正常范围,即所谓理想体重。还可推算出:理想胸围(cm)=身高(cm)×52%,理想腰围(cm)=身高(cm)×38%,理想臀围(cm)=身高(cm)×53%。
  
还有种隐形肥胖症,肥胖脂肪不是沉积在肌肤的皮下,而是深藏于内脏器官之中。一般患者外表上可能表现为“大腹便便”,但也可能看不出任何差异。一般肚脐上两横指的最小腰围男性若大于90釐米,女性大于80釐米者,多为隐形肥胖。医学上使用电脑断层或超音波来测定内脏脂肪。
  
由于内脏脂肪具有比皮下脂肪容易囤积及燃烧的特性,一般隐形肥胖者血中脂肪酸会增多。过多的脂肪酸会流入肝脏合成多余的中性脂肪,引起高血脂症。此外过多的脂肪酸也会造成胰岛素抗性增加,从而发展成糖尿病。另外还会促进肾脏对盐分的再吸收,使身体囤积过多的盐分,造成高血压。因此隐性肥胖的危害很大,医生建议定期体检很有必要。

肥胖危害的多个方面


最小腰围男性若大于90釐米,女性大于80釐米者,多为隐形肥胖。日本东京,一名医护人员正在为民众测量腰围。(图/法新社)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员,肝脏学专家胡忠义在接受新纪元采访时,专门谈到隐性肥胖造成的健康危害。“有的人体重不怎么超重,但他的肚子特别大,这个问题在华人圈中越来越突出。若男性腰围大于90釐米,女性大于80釐米者,很可能他们的脂肪比较多的沉积到了内脏器官,而不是皮下,但这样的肥胖危险更大。”
  
胡忠义介绍说,近年来医学界发现了一种叫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就是肝脏中脂肪含量超过了肝脏总重的5%,据台湾肝病基金会对9000个上班族做的超音波检查,发现脂肪肝比率高达43%。而美国的调查显示,1/4到1/5的成年人有非酒精性脂肪肝问题,他们中更有高达80%的人肝指数上升,这类问题在日本及意大利也有相同的趋势。
  
近年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约20%-30%会发展位肝纤维化等不可逆的肝脏伤害,最后甚至引起肝硬化及肝癌等问题。脂肪肝还能导致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三贱客”像隐形人一样伴随左右,令人处于高危险中,若不及时减肥会危及人的性命。
  
俗话说人“胖不是病,胖起来要命”。肥胖对于人类的危害,就好比“温水煮青蛙”,所谓“一口饭吃不成个胖子”,长胖的过程及危害就像温水中不知不觉中煮死的青蛙一样。
  
据统计,肥胖者并发脑栓塞与心衰的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一倍,患冠心病概率比正常体重者多二倍,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多二~六倍,合并糖尿病者较正常人增高4倍,合并胆石症者较正常人高四~六倍。
  
据台湾卫生署调查, BMI 27以上的成人中,85%以上患有肥胖相关的代谢症疾病,BMI 24以上的成人中65%的女性、68%男性有代谢症候群相关病征,而BMI 24以下的成人中只有30%女性、32%男性有此病征。
  
更为严重的是,肥胖者的寿命将明显缩短。仅超重10%的45岁男性,其寿命就比正常体重者缩短4年,在日本,肥胖者死亡率比正常人增加27.9%。儿童肥胖其危害最大,它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还会对儿童心理造成极大伤害。

发胖原因科学分析


除油质类的食物外,油其次就是淀粉糖类,最容易转化成人体脂肪,使体重增加。美国洛杉矶,一名肥胖妇女走出饼干店。(图/法新社)

  
目前医学发现,从生理学和病理学上看,过度肥胖有单纯性肥胖和病理性肥胖之分;从肥胖部位来看,有皮下肥胖和内脏肥胖之分。
  
病理性肥胖由柯兴综合症,胰源性、垂体性、药源性病症以及性功能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症引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病理性肥胖只占肥胖总数的1/3,剩余的多与人的饮食和运动有关。
  
单纯性肥胖又分体质性肥胖和获得性肥胖。体质性肥胖是先天性的,其体内物质合成的速度大于分解的速度,表现为脂肪细胞大而多,且遍布全身;获得性肥胖是由饮食过量引起。食物中甜食油腻食物过多,使脂肪多分布于躯干。
  
简单的说,一般人发胖的根本原因就是身体吸取的热量超过了消耗的热量,于是沉积下来成为脂肪,使人体超重。在现代生活中,体力劳动的大幅度减少,以及越来越多的常坐式工作,不断变化的交通工具以及日益发展的城市化生活,还有全球饮食结构中摄入的更多高脂、高糖、而缺少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营养素的高能量食品,这些都很容易导致人体热量的过剩。
  
正常人体有大约300到350亿个脂肪细胞。对一般大众而言,在发胖的早期,脂肪细胞只是体积变大,然而随着体重的不断增加,脂肪细胞也会逐渐增多。这时的肥胖就很难治疗了。
  
一般出现肥胖的年龄越早治疗越难。如1岁到1岁半的肥胖儿;12到16岁的肥胖者;体重指数大于40的肥胖者;以致妇女妊娠期间肥胖,且产后体重没有恢复者,由于他们发胖时脂肪细胞数目明显增多,所以治疗起来更困难。

最易发胖的五大危险期
  
一般说来,人体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发胖,但由于人体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一般体重会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大,直到外界和内心发生巨大变化。人发胖跟其个体差异、饮食习惯、运动量、遗传因素、年龄、环境等有关。
  
当人体摄入过多的脂肪和糖类食物后,最容易导致获得性肥胖。人发胖还有个遗传因素。统计发现,这个遗传性与母亲的关系更大。如果母亲肥胖,那么她孩子肥胖的可能性是75%,同样如果母亲消瘦,她孩子消瘦的可能性也是75%。还有年龄的因数。同样的饮食同样的运动量在20岁时不胖,到了40岁就会发胖。因为人体代谢率会逐年下降,况且一般人的体力活动量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下降。因此人到中年以后应主动减少饮食,否则很容易长胖。
  
调查发现,人一生中有下列五个“危险期”特别容易发胖。
  
一是新婚期。统计显示,在新婚半年之内,不论是新娘还是新郎,其体重平均可增加3-5公斤。这是由于新婚燕尔的生活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二是节食反复期,当不少节食者在节食后看不到体重的下降,失望和沮丧会让他们恢复原来的饮食习惯,而已经适应节食的新陈代谢系统,在新增的食物面前反令体重节节攀昇。
  
三是工作变动期。假如是职务晋升,春风得意马蹄疾,人在心情好时,食欲也会更加旺盛。假如新工作压力大,借大吃大喝来疏解精神压力,也是很多人的选择。四是妇女哺乳期,体育运动的减少以及摄入营养过于丰富,哺乳期是妇女最危险的发福期。五是戒烟期,约85%的戒烟者在成功戒烟后体重可上升5-7公斤,其中女性更为明显。

日本相扑者增肥秘诀启示
  
日本相扑运动员可以说是胖人类的一大代表。相扑力士的吨位大小,是压制对手的一个主要利器。他们的秘诀就是一天只吃两顿。力士们很早起床,空着肚子激烈训练一上午,到中午才如狼似虎般的大吃一顿“相扑火锅”,吃完后就睡上几小时,醒来再刻苦训练,晚餐又是美酒鱼肉一阵猛吃。
  
有的相扑力士一顿可以吃下65碗炖锅,约等同于13公斤(千克)的牛肉。他们的体重要超过120公斤才有资格参赛,而体重260公斤以上的也不乏其人。不难想像,在这200多公斤的肉袋压迫下,相扑力士大多患有多种疾病。尽管35岁之前就得退休,他们中很多人终生肥胖,其寿命比一般日本男性少了12年。显然,相扑者增肥的秘诀是少餐多吃,在空腹状态下进行大运动量训练。
  
在美国一家生化科技公司工作的朱月明博士,向新纪元介绍了人发胖的生理过程。她说,人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可转化成热量供肌体使用。当每天吸收的热量超过消耗的热量,人体就会自动把多余热量储存起来,以备将来饥饿时使用。长此以往,多余能量就会转化成脂肪存储在皮下或内脏,这时人的体重就会增加。
  
人发胖的原因很复杂,除先天遗传及内分泌异常外,大多数是饮食过度和运动欠缺的结果。人的食物一般有六种:主食类、油脂类、肉鱼豆蛋类、奶类、蔬菜类和水果类,在体内这些营养物质都可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转化成脂肪。
  
油质类的食物,特别是动物脂肪(如肥肉)和植物脂肪(如炒菜用的植物油),最容易转化成人体脂肪,使体重增加。其次就是淀粉糖类,如我们吃的米饭、面食和糖果,这类物质是第二类容易转化为人体脂肪的食物。

个体差异


北京,一群正在练舞的女孩。(图/法新社)

  
现在有人把肥胖分为脂化型肥胖和糖化型肥胖,也就是说,人体对不同食物的吸收能力不同,有的人稍微脂肪摄入量过多就发胖,有的是淀粉糖类吃多了就发胖,因此专家建议减肥前最好要搞清楚自己属于哪类肥胖。
  
比如说一个BMI>30的人,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他可少吃糖类淀粉食物,若6星期体重下降超过2公斤,而且感到身体很轻松,那他就属于糖化型,反之属于脂化型。当然更准确的还是要请肥胖专科医师帮你抽血作检查。
  
当然,随着人减肥的过程,这种身体能量转换的方式也会改变的,若一直摄取同类的食物,只能瘦到一定程度就瘦不下去,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这时就应该换一种食谱试一试了。
  
美国“自然疗法”专家最近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说法:按照血型指定食谱,可达到健康及健美的目的。这种方法在日本很盛行,因为日本人很注重血型给人带来的不同,甚至有些单位招聘都要看血型是否合适。
  
这位专家称,一个人的血型不同决定了身体内所需的食物不同,一个人应该吃适合自己血型的食物。O型血的人,对高蛋白质食物非常适应,而对谷物胃口极差。如爱斯基摩人绝大多数是O型 血,以肉食为主,很少吃蔬菜和瓜果,但却很少患心血管疾病。A型血人的祖先最先从事农耕作物,适应以素食为主的食谱:B型血人多见于游牧民族,最适应于奶类食品。AB型血人拥有A、B型血的特征,既适应动物蛋白,也适应植物蛋白,不过他们的消化系统较为敏感,每次宜少吃,但可多餐。
  
减肥专家建议说,减肥是个缓慢变化的长期过程,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能行的。体重的升高和减轻都不是直线形的,都有很多平台和反复,认识到这个规律后,人们要以退为进,休整调节好后再一次次向肥胖墙发起进攻,相信总会成功的。

减肥方法全扫描


最好的减肥方法无非“少吃多动”。图为天津的一处健身房。(图/法新社)

  
在古歌上键入中文的减肥方法一词,只要零点二秒,就会出现两百多万条资讯,全部是各类的减肥措施。全世界的电视,无论是中文还是外文,中午到下午时段,常常可以见到针对家庭主妇的减肥方略大推销广告,向妇女推销各式各样的器械、药物、食品,以及手术方案和全套减肥计划等等。
  
这些减肥措施综合起来,大概可以归为几个类别。
  
药物减肥
  
比如继威而刚后引人注目的蓝色小药丸罗氏鲜。它的特点在抑制脂肪的吸收,以减少食物热量的吸收。但随着脂肪吸收的减少,也会影响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与必需脂肪酸的吸收量,久了容易造成上述营养素的缺乏。这是一种处方用药,应经过医师的处方与药师的指导才能服用。
  
抽脂法
  
以外科手术的方式,割除或吸出腹部、臀部、或四肢多量的脂肪。执行这项手术有一定的风险,轻者看起来不自然,重者造成严重感染或溃烂。应经由合格之专科医师执行。另一个问题是,如果手术后在饮食上不加节制,还是会胖回来,其实很麻烦。
  
吃素减肥法
  
只吃素食,不沾腥荤。这是最常见的控制热量摄入减肥方法,绿色组织人士大力鼓吹。这种方法是否能够真正有减肥效果,似乎有些争议。另一个问题是蛋白质摄入不够,可能造成其他健康问题。不过现在有豆类替代品,造成豆制饮品和豆腐在西方的兴盛。
  
吃肉减肥法
  
吃肉减肥有两种,一种是吃瘦肉,一种是吃肥肉,而且都不吃饭。前者是藉由瘦肉摄取大量的蛋白质,较为耐饿并加速新陈代谢。它的问题在于会造成肾脏的沉重负担。也由于肉类是钙少磷多的食物,容易因钙磷摄取的不均衡,造成骨质流失与抽筋。后者则是藉由肥肉摄取大量的脂肪,造成酸中毒(酮酸中毒),自然影响食欲。它会让人腹泻,营养不良,而且刺激血脂肪的上升,非常伤身。这两种吃肉减肥法,都很危险。
  
代餐减肥法
  
所谓的代餐,通常是粉状可冲泡的物体,冲调特定的份量以取代一餐正餐。它们的特点都是低热量。合格的代餐,可以提供质量均佳的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质,维持身体的机能,并附有经营养师设计的均衡饮食参考食谱。经过卫生署审核的特殊营养食品之病人用控制体重食品,较令人安心。经过营养师指导,搭配均衡饮食,取代一两餐正餐是可以采用的方式。只是制售代餐的厂商良莠不齐,更不乏不良产品掺加有害成分(如木麻黄素等引起神经兴奋的物质)。因此选购前应注意代餐的成分,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食用较有保障。

鸡尾酒疗法
  
鸡尾酒是什么?就是以酒类、各式饮料、罐头水果等食品为原料所混合调制的饮品。鸡尾酒疗法的意思,就是把多种控制体重的方法(如饮食、运动、药物或特定产品等方式)混合的减重方式。不同的医师或厂商所宣称的鸡尾酒疗法也不同,就如同鸡尾酒有许许多多不同的配方一样。鸡尾酒疗法的名称听起来响亮,其实就是一种促销方式而已。因此要探讨它的优劣,还是要从配方的内容来看。

吃水果减肥
  
水果减肥法是指除了水果以外,什么东西都不吃,全日只吃水果,直到吃饱为止。据说较为有效的减肥水果是苹果、奇异果、提子等。
  
不吃水果减肥
  
美国正在流行的一个“南滩减肥法”(South Beach Diet),不能吃水果,因为“果糖和淀粉是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可以吃瘦肉和蔬菜。
  
朱月明介绍说,目前减肥主要从减少脂肪的生成和增加脂肪的消耗这一进一出上下功夫。一般医生建议人要减肥时,首先是要减少脂肪食物的摄入,少吃肥肉,少吃油炸品,做菜最好把炒、炸的方式改成蒸、煮、烫、炖,其他营养成分还是要均衡食用。另外就是多参与以大耗氧量的全身运动,如游泳、爬楼梯、柔软操或健身操、骑脚踏车等,每次运动需持续20分钟以上。
  
其次,西医可能还会给人一些辅助药物以配合治疗。目前减肥西药主要有四大类:一是食欲抑制剂,二是能量消耗增强剂,三是阻止人体消化吸收的药物,四是影响脂代谢的药物。不少人在用药治疗期间体重有所下降,但停止减肥后,95%的人体重都会回复上来。
  
其实,最好的减肥方法无非“少吃多动”而已。藉由饮食(低热量又含均衡的营养)、运动、行为调整,并建立良好的生活态度的减重方式(也有人称之为‘学院派’减肥法)。它不但能减重,去脂肪,并能促进健康而不复胖。重要的是,体重控制是一种长期抗战,需要的是一种长期的健康生活型态,而不是三两天的“减重食谱”或宣称可以快速减重的秘方。
  
中医认为肥胖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不喜活动,痰湿内蕴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所谓“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吕氏春秋》)“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内经》)。肥胖病机主要转归为脾胃受损,脾不散精,或脾肾不足,水道不利,变生膏脂痰湿,郁积体内而成肥胖。病位主要在脾(胃)、肾。一般病情多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对此应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根据个体的差异,辩证审因,分而治之。

商业社会的负面影响
  
研究媒体传播学的台湾大学张锦华教授在接受新纪元采访时谈到:提起肥胖,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个体的不幸和不争气,而忽视了现代社会整体所应负的责任。媒体广告的误导效益,不但让很多人成为美食和速食工业的牺牲品,随之而来的减肥热中,瘦身业、美容业更是误导了不少青少年。
  
以广告为例,无论哪个国际比赛现场,可口可乐、麦儅劳的广告铺天盖地,薯条、炸鸡还有各种美味的蛋糕、甜点随处可见,电视上各类新奇的美食粉墨登场,不断刺激人的美味神经,让无助的观众摆脱不了诱惑。
  
不少食品加工厂为了多赚钱,还在食品中加入刺激食欲和促进上瘾的各类添加剂。据泰晤士报报导,澳洲帝肯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有些饮料的咖啡因含量非常高,儿童只要喝五百毫升,摄取的咖啡因就足以让其身心出现上瘾反应。还有研究发现,近年来市面上无酒精饮料中含咖啡因的情形愈来愈多,已超过一半,尤其是可乐,而可乐类的多糖饮料是导致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
  
再比如世界各地的各类速食店,他们用来炸薯条、炸鸡、炸油条的植物油,几乎全部用的都是比天然植物油成本低的人工合成的氢化植物油,炸品色泽鲜艳,口感诱人,许多肥胖患者都是这类油炸品的受害者。据哈佛大学统计,全美一年有3万人的死亡可以归因于反式脂肪。
  
张锦华表示,社会美食工业在广告的狂轰滥炸下让人们花钱吃成了胖子,接下来商家们又挣美容业和瘦身业的钱。媒体倡导的变异瘦美观念,让很多少女陷入了盲目减肥之中,身心受到巨大伤害。
  
而真正那些有益于人体的养生之道,由于它们讲的是如何清心寡欲少消费,反而被社会主流媒体忽视了,人们很难找到真正有益于大众健康的资讯,使广大民众成为了现代生活方式的受害者。

考验心理承受能力
  
台湾精神科医师李政勋对新纪元表示,尽管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减肥药、减肥食品、减肥设备,但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它们忽视了人的心理建设,以至减肥短期有效后,很快又回复到肥胖状态。
  
人是精神和思想的灵物,人身上的任何问题,其解决出路都在人本身,而不在外部。向外面找答案,怎么也找不到问题的关键。比如很多肥胖的人,他们之所以那么胖,是因为每当他心情不好时,他就借助于吃来疏解压力,他把吃当成了缓解忧郁的一种方法了,这是很错误的做法。
  
统计表明,人在一生中有5-15%的时间可能患上忧郁症,特别是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如何疏解压力,抵制住各种负面情绪和焦虑的困扰,没有一个顽强的心理寄托是很难做到的。
  
李政勋还谈到催眠术在肥胖症心理治疗上的运用。他说催眠术是被医学界公认的一种治病方法,只是由于要求高,一般医生很难有资格进行这样的治疗。有报导说,在美国曾有医生通过催眠发现,不少今生拚命吃喝的肥胖病人,他们前世是死于饥饿。找到这个心结后,不少病患摆脱了困境。
  
再比如跟大吃大喝截然相反的是厌食症。据专家调查,目前在美国大学里,有20%的女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食症。她们由于对自我的认识与现实脱节,她本来很瘦了,但还认为自己太胖了,要绝食减肥。现在香港台湾这样患厌食症的少女也很多。比如前不久一个时装模特儿就这样饿死了自己,以致国际时装界开始淘汰太瘦的选手。
  
台湾人可能都会背《朱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这些古训,看似古板,但从小教会了人正确的生活态度,怎么对待自己,怎么对待家人,怎么对待社会,从这一点一滴的家训中就树立了人正确的世界观和生活观。

想吃的是谁?
  
人吃饭要吃饱,可“饱”在医学上到底意味着什么呢?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胡宗义指出,人是否吃饱是生理和心理反应的总和,有时它与人实际是否吃饱还有一定差异。比如西方人晚餐后,不管他吃了多少食物,不吃饭后甜点他都会觉得没吃饱,中国人也一样。喜欢吃米饭的人,无论吃了多少面包面条蔬菜,他都觉得不饱,喝酒的人也是,在酒精麻醉下,怎么吃也还想吃,这就是人的心理作用。
  
还有研究发现,人进食时胃部的饱足感要花20分钟才能传导到大脑神经,因此吃得太快的人容易饮食过量。专家推荐人一顿饭至少应该吃20分钟以上。细嚼慢咽也能帮助消化,减轻肠胃负担。
  
所以饱与饿,想吃与不想吃,很多人把它当成了绝对的生理反应,而忽视了其背后的心理因素,忽视了人思想和观念上的认识。有的人本来已经吃饱了,但在美食面前禁不住诱惑,把胃都撑得难受了还想吃,这就是人的欲望太强了,以至于欲望战胜了人本身。
  
有些人一周内超过4天或连续3天以上都喜欢吃炸鸡、巧克力、面包、面条、洋芋片等高热量食物,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像上瘾了一样。有专家称,这是由于这些食物中含有一种结构类似安非他命,作用类似鸦片的苯基乙胺类的物质,能让某些人上瘾,这样的人就需要医生的帮助了。
  
在美国,肥胖大多和贫穷有关系。富裕阶层胖子少,而低下阶层胖子却很多。有专家认为,这和人生性格有很大关系。对自己控制力较强,因此容易在社会上成功,而这类人同样较容易控制自己的饮食。相反,对自己放纵,不愿意对自己行为加以控制和约束的人,在社会上较难成功,同样也因为不加控制而容易肥胖。这和中国人说的“心宽体胖”有异曲同工之意。

节制欲望 作自己身体的主人
  
在减肥问题上,现代人都是向自身之外寻找出路。古代罗马就有不少“吐池”,专门供那些既想饱餐美食,又想保持美态的王公贵族们吐出刚吃进的食物。现代也有不少人做胃部切除手术,把胃变小了,人也就吃不多了。前不久欧洲还有位少妇,花了数百万美金给自己按了个电子胃,她一按某个按钮胃就能缩少,她就感觉饱了不需要继续吃了。她若按另一个按钮,胃就变大了,她就又饿了。人若主意识和意志力薄弱到这种程度,被欲望主宰着自己,自己被动的被控制着,实在是件可悲的事。
  
美国生化专家朱月明谈到了中国古人的养生之道。孔子在《论语:学而第一》中写道:“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清代养生家石成金对饮食更是提出了七点具体要求:《七食》“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中国人喜欢喝茶看来是个好习惯,因为碱性的茶能有效去除体内酸性的油脂。
  
古人讲究“只吃八分饱”,连皇帝每餐也只吃一碗饭,现在不少日本人就做到了这点。目前日本人平均每天摄取2700卡路里,而美国人每天平均摄取3700卡路里,相差了很多。有本书叫“日本女人不胖也不老”,中心思想就是讲为了健康美丽,人应该节制欲望。
  
中国古人讲满招损的中庸之道也是这个道理。今年二月《科学》杂志刊文表示,科学家发现减少果蝇进食,特别使其丧失对食物的嗅觉,能延长果蝇的寿命1.5倍。在中外历史上,不少长寿老人的饮食秘诀也是少进食,多活动,保持有规律和正常的生活方式。
  
完全把握住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保持对自己欲望的控制,才能作自己身体的主人。

===============================
我的健身冒险经历
  
文/田馨(德国)


德国不少城市的普通健身房中也引进了这种“快速健身器”。它比一般力量训练方法消耗能量少;也不会对关节产生压力。新纪元图片。

  
[古时过年,家家祭灶、扫尘、贴春联、穿新衣拜佛、祭祖,吃完了年夜饭再去守岁。接下来就是连日的走亲访友,吃吃喝喝。
  
如今,在大城市里,人们对新年穿新衣拜佛、祭祖的习俗已经非常淡漠。在“瘦身”浪潮之下,传统的过年习俗也相应“瘦”得只剩下了聚餐吃饭。一个节过下来,难免体重上涨。新年后,往往是健身俱乐部生意格外兴隆的时候。本报记者田宇为您探访了德国首都柏林开设的首家“快速健身俱乐部” (Speed-Fit Club)。]
  
欧洲的健身俱乐部往往开在人流量大的商业街区或者是停车方便的近郊,柏林的“快速健身俱乐部”却开设在市中心的一座办公楼里。从门牌上看, “快速健身俱乐部”上下左右的邻居不是律师事务所就是税务顾问的办公室。这家以“快速健身”为招牌的健身俱乐部看来不仅想要吸引普通健身友,而是把目光的焦点放在了白领阶层,特别是平时的日程以15分钟为单位计算的律师、会计师以及附近大大小小新闻社的记者身上。
  
“每次训练时间15分钟,相当于您在传统健身房里训练20到30小时的效果。一周只需要训练一至两次”,初次见面时“快速健身俱乐部”的年轻经理侃侃而谈,显得颇为自信。
  
百闻不如一见,我决定以身犯险,亲身尝试一次。
  
俱乐部里见不到常规健身俱乐部中常见的跑步机、踏步器,也没有任何一件举重器械。只见走廊尽头的健身房中央竖立着一圈前面安有扶手,装有仪表盘的机器,颇有点像科幻电影中宇宙飞船里的电脑控制室。看来这就是“快速健身俱乐部”的神秘武器。
  
根据俱乐部的要求,我换上了全棉的运动衣裤。一个棕发姑娘是我首次试验的教练。
  
她先拿起一个装满温水的喷水壶,像浇花一样往我的胳臂、腿、前胸、后背上喷水。紧接着在我喷过水的部位缠上了里面装了电极的黑色绷带,把绷带中接出来的7个电线头分插在一个小盒子上,很快完成了把我“接线”的工程。
  
机器的仪表上下方有一排控制钮,控制着接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脉冲强度。上面是一个显示屏,显示着每秒种脉冲的频率、脉冲的持续时间与间隔时间。
  
做为初次试验,我们选了一个最初级的训练程序:每隔5秒钟释放一次电流,每次脉冲持续3秒钟,在这三秒钟当中训练者要绷紧肌肉。这意味着,在15分钟的训练时间里,我全身的肌肉要收紧112次。反复次数如此频繁,肌肉紧张所维持的时间比普通方法长、极限力量降低的速度也慢。根据教练的说法,如果把接通手臂、腿部、肩部、腹部和腰部的电钮全部打开,全身大约500条肌肉会同时活跃起来。难怪说,电子脉冲刺激肌肉的训练方法大于常规训练的强度
  
棕发姑娘把一个个电钮依次打开,再慢慢把脉冲强度调高。脉冲强度弱的时候,肌肉感到一种麻酥酥的感觉。很像用普通的电子按摩器做局部按摩。随着脉冲强度加大,肌肉越收越紧。当脉冲强度越调越高时,肌肉会在突然间变得异常坚硬。怪不得另一个参加过训练的记者说他突然间感觉自己变成了加州州长施瓦辛格。
  
电子脉冲刺激肌肉法最早用于理疗。上个世纪60年代时,医生们开始使用脉冲刺激法治疗和阻止肌肉张力减退,后来陆续被运用于体育界。1977年,苏联医生报告给优秀运动员用电子脉冲刺激股四头肌后,肌力增加30~40%。这一结果引发各国学者开展此项研究。
  
15年前德国一位牙科技工在研究颌骨的运动时,突然想到为什么不把这个医疗技术运用到健身业呢?10年之后,他的设想演变成一个成熟的健身产品,并在德国申请了专利。
  
德国拜罗依特大学运动科学院对这种“快速健身器”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认为,“这种快速健身器除能起到塑身,增强肌肉力度的健身效果外,可以同时达到减轻背痛,治疗肌肉失控的疗效。”
  
目前德国不少城市的普通健身房中也引进了这种“快速健身器”。由于这种训练除了频繁收紧肌肉以外,没有剧烈运动,它比一般力量训练方法消耗能量少;也不会对关节产生压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15分钟下来却让人大汗淋漓。就算是第二天睡醒觉了,也还觉得有些“腰酸背痛”,真的好像前一天跑了两里地一样。
  
这对生活节奏极快的香港,恐怕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呢。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