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族群和平实践者马智礼 被列228八大寇

人气: 9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2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卢太城台东县二十五日电)卑南族大头目马智礼,在二二八事件中从容不迫指挥卑南族和布农族保护台东县长的外省官员及眷属,坚持以和平的手段化解乱局,台东也因此在二二八事件中,没有人遭枪毙,且迅速平息;不过,讽刺的是,在蒋介石的二二八肇乱名单中,将马智礼与谢雪红共列为八大寇之一。

马智礼本姓朱,四岁时随着父亲朱来盛从中国福建避难来台,辗转抵达后山台东,隐姓埋名,后来被初鹿社(现在的初鹿)卑南族人所收养,汉名也跟着改为“马智礼”。他一生致力于族群融合,成为卑南族八社共推的盟主─卑南王。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二二八事件爆发,蔓延全岛,台东地区在三月二日开始响应,三日上午起义者已经攻入台东县政府,当时官派的谢真县长和外省籍官员仓皇逃到富商王登科住宅,由于王宅无法给予安全保护,于是转向初鹿部落的马智礼求救。

四日情势更混乱,起义者已经攻下宪兵队、警察科、测候站及车站,武器被接收,台东地方人士组成“台东时局处理委员会”,马智礼和王登科担任副主席,两人坚持要求以和平手段处理。

当晚,马智礼立即将谢真等外省官员和眷属近二百人,漏夜送到初鹿后山并指派卑南族青年队守前山,布农族青年守后山,并且开封从日本军队接手的武器,严密戒护,保护外省官员的安全,后来陆续有外省人到此寻求保护。

马智礼坚决以和平手段处理,并且严密保护外省人,隔绝与情绪激动的台湾人接触,台东县也因此成为二二八事件中,全台唯一没有人遭枪毙的县份。在行政官署的报告中,台东一人死亡,十八人轻重伤。 马智礼的英勇事迹立即传遍全岛,三月十七日当时的国防部长白崇熙来台湾了解乱后局势,二十六日在台北宾馆指定接见平乱有功的马智礼,赞扬他的义举,在白崇熙的请托下,马智礼陪着白崇禧全岛巡回七次,安抚岛内原住民族群的情绪。

蒋介石复行视事后抵台湾,也特别召见马智礼,未料蒋介石的召见是“招安”。马智礼的长孙马来盛说,事实上蒋介石政权一直对马智礼不信任,担心他鼓动原住民造反,因此特别送给他初鹿后山二百多甲土地招安,并且派了一位特工中校就近监视。

马来盛说,当时的特工中校李建文(前年过世),马智礼收他为义子,还为其主婚,马智礼过世时,李建文抚尸痛哭,不仅具名还扛十字架送上山头。

马来盛说,马智礼是极具智慧的头目,何尝不知国民政府派人监视他的言行,他只不过想平静安渡晚年,所以不想拆穿义子李建文是蒋介石派来监视的身份。

马来盛表示,马智礼是族群和平的实践者,但讽刺的是,揭秘二二八史料中,一九四七年三月十八日蒋经国给蒋介石的密电中,指“高山族易受勾结生大事”、“原住民八个种族,一番社一头目”。马来盛说,蒋经国所谓的八个种族就是卑南族八社,一头目指的就是马智礼。

马来盛说,另一份军统局给当时在奉化县溪口镇的蒋介石报告中,就明确的将马智礼列入二二八事件八大寇之一,谢雪红居首,马智礼第五,罪名是“拥枪自重”。

促成有二百年世仇的布农族和卑南族的和解、化解台东二二八事件危机的马智礼,或许早已看穿国民政府和蒋介石,了解自己的处境;蒋介石曾邀请马智礼马上到台北居住,马智礼表示习惯山上的生活,“谢谢总统”的关心,才得以安享晚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