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协助企业e化体检 台工业局力推电子化评量制度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一日电)经济部工业局从2005年开始制订“企业电子化评量制度”起至今,已有3579家企业实际参与评量,目前以“电子化整备度”表现最佳,“原物料采购”营运流程最需加把劲。工业局将逐年推动这项制度,希望每年新增2100家企业参与评量,同时与国际接轨,成为国际标准的一部分。 

工业局2005年研订“企业电子化评量制度(e-BASE )”,为国际上首度推动、产业公认的供应链e化评量制度,已获得台湾3579家企业的支援及实际参与评量。

工业局科长林俊秀表示,去年一整年努力推动、修正,已获友讯科技、台湾日立、昆盈企业、永丰余造纸等企业采用,颇具成效。

他说,企业可透过评量表自主评量、资讯服务业者诊断服务、第三方专家委员验证评量等程序,衡量企业营运流程的e化作业能力,进一步可与产业e化资料库比对,得知企业于产业的e化能力。

林俊秀指出,从3579家次企业资料所构建产业e 化资料库显示,95年度全体受评企业的e化能力在“电子化整备度” (包括e化现况、未来目标与员工技能)方面表现最佳 (31.7%),“生产制造” (22.9%)、“销售与运输” (17.6%)等营运流程次之,“原物料采购”营运流程则较弱 (16.9%)。

就产业别e化能力而言,“资讯电子业”领先(37.2分),“化学工业”次之 (20.8分),“民生工业”居第3位 (15.3分),“金属机械业” (12.9分)则必须急起直追;就规模别而言,e化能力则与企业规模成正比。整体来说,台湾企业的e化能力均持续进步中,并不输给欧盟国家的食品、纺织、机械、汽车等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制度在去年连续2次受“供应链管理委员会”的邀请,在大中华区 (上海)、北美区(美国)的国际会议中发表推动成果,并与“供应链管理委员会”理事会成员及重要会员会谈。

林俊秀强调,委员会认为短期内可优先于大中华区发展相关会员的公司认证机制,并进行高阶教育训练课程合作,长期则将推动e-BASE为委员会的会员供应链e化能力评量共通标准,成为国际重要标准的一部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