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協助企業e化體檢 台工業局力推電子化評量制度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一日電)經濟部工業局從2005年開始制訂「企業電子化評量制度」起至今,已有3579家企業實際參與評量,目前以「電子化整備度」表現最佳,「原物料採購」營運流程最需加把勁。工業局將逐年推動這項制度,希望每年新增2100家企業參與評量,同時與國際接軌,成為國際標準的一部份。 

工業局2005年研訂「企業電子化評量制度(e-BASE )」,為國際上首度推動、產業公認的供應鏈e化評量制度,已獲得台灣3579家企業的支援及實際參與評量。

工業局科長林俊秀表示,去年一整年努力推動、修正,已獲友訊科技、台灣日立、昆盈企業、永豐餘造紙等企業採用,頗具成效。

他說,企業可透過評量表自主評量、資訊服務業者診斷服務、第三方專家委員驗證評量等程序,衡量企業營運流程的e化作業能力,進一步可與產業e化資料庫比對,得知企業於產業的e化能力。

林俊秀指出,從3579家次企業資料所構建產業e 化資料庫顯示,95年度全體受評企業的e化能力在「電子化整備度」 (包括e化現況、未來目標與員工技能)方面表現最佳 (31.7%),「生產製造」 (22.9%)、「銷售與運輸」 (17.6%)等營運流程次之,「原物料採購」營運流程則較弱 (16.9%)。

就產業別e化能力而言,「資訊電子業」領先(37.2分),「化學工業」次之 (20.8分),「民生工業」居第3位 (15.3分),「金屬機械業」 (12.9分)則必須急起直追;就規模別而言,e化能力則與企業規模成正比。整體來說,台灣企業的e化能力均持續進步中,並不輸給歐盟國家的食品、紡織、機械、汽車等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制度在去年連續2次受「供應鏈管理委員會」的邀請,在大中華區 (上海)、北美區(美國)的國際會議中發表推動成果,並與「供應鏈管理委員會」理事會成員及重要會員會談。

林俊秀強調,委員會認為短期內可優先於大中華區發展相關會員的公司認證機制,並進行高階教育訓練課程合作,長期則將推動e-BASE為委員會的會員供應鏈e化能力評量共通標準,成為國際重要標準的一部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