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海洋台湾新国力专题报导系列之十三

海底生态丰富 东沙光芒将跃上国际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惠君台北二十四日电)台湾四面环海,海洋资源相当丰富。尤其,距离高雄450公里之远的东沙,拥有台湾海域唯一发展完整的环礁,不输澳洲大堡礁,而她蕴藏许多鱼类、无脊椎动物、海藻及海草,成立东沙环礁国家公园后进行复(保)育工作,未来将加入国际组织,贡献台湾在海洋保育的力量!

台湾的第一座海洋国家公园–东沙环礁国家公园,已公告成立,将在下半年揭牌后正式运作。

东沙环礁是典型环礁,呈圆形,直径约25公里,整个面积约500平方公里,相当三个台北市的大小。环礁内的珊瑚,在未遭受破坏前,许多区域的珊瑚覆盖率达80%以上。

东沙海洋生态早在十几年前相当繁盛,内政部营建署东沙环礁国家公园筹备小组主任吴祥坚曾指出,“过去东沙的海底生物与帛琉不相上下!”

不过,营建署表示,随着渔业发展,不当渔法的产生,包括毒鱼、炸鱼和围网全数捕捉的渔捞方式,再加上早期海上漏油事件频传与水银污染,全球暖化、圣婴现象,及人为建设破坏生物栖息地,对东沙海域内的生物,造成莫大威胁。

近几年政府意识海洋保护的重要性,高雄市政府在2002年公告东沙环礁领海界线以内为“禁渔区”。海巡署在2000年进驻东沙后,积极驱赶非法捕鱼渔船,滥捕情况改善很多。

在营建署、海巡署及高雄市政府积极合作,强力取缔非法捕鱼下,2004年到2006年间的调查发现,外环礁海域珊瑚礁复原情况良好,其东面与北面珊瑚覆盖率达到60%到70%。环礁内潟湖因属封闭水域,珊瑚复原缓慢,平均覆盖率仅10%到15%。

2005年到2006年间,中华民国珊瑚礁学会在东沙环礁海域进行两年的海域生态调查发现,到目前为止,东沙珊瑚共记录264种,并发现20个新记录种,包括刺刷轴孔珊瑚、纤细轴孔珊瑚等。鱼类共有556种,包括经济鱼种如石斑、龙占等鱼类,其中许多新发现鱼种,尚未在台湾海域纪录过,如鹦哥鲨等。

另外,东沙海域也孕育色彩鲜艳、千奇百怪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目前共记录软体动物则有175种、棘皮动物有28种,东沙岛内小潟胡则有特殊的倒立水母大量繁生。

营建署将东沙环礁国家公园规划为两处生态特别保护区、四处特别景观区、一处史迹保存区与一般管制区,目前并没有游憩区的划设。

东沙环礁国家公园就像是一处大自然的宝藏,可以“自然教室”方式来经营,包括生态旅游和国际海洋研究站。

生态旅游是强调在旅游过程中,不掠夺当地资源,以环境和谐及永续发展为主,让游客在获得当地生态资讯外,也培养出对环境的尊重与维护的态度,再透过游客总量管制,将污染与破坏降到最低。

由于将先进行复育工作,营建署主任秘书陈茂春表示,在国家公园成立的前五年,不会开放生态旅游;五年后,视复育成果为何再决定开放时程。

至于国际海洋研究站,2004年高雄市将东沙设为国际海洋研究站,成立国家公园后,可以再扩充,将可提升台湾在海洋方面的研究水准和国际知名度。这些研究包括珊瑚生态、热带鱼生态、候鸟迁徙和考古沉船遗迹等。

营建署并规划东沙未来也将加入国际间的大计划,如国际珊瑚礁总体检、全球生物多样性资讯架构、鱼库(FishBase)等。东沙环礁公园的成立,将更扩大与国际间的合作范围与参与的国家。

藉由海洋国家公园的成立,不仅唤醒台湾对海洋保育的重要性,东沙原本多样性的生态,形同台湾无价之宝,在进行复(保)育后,让“海洋台湾”名号,在国际间更加响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