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国倾销下的台湾传统产业–期待篇

不怕货比货 业者企盼政府打造公平环境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曹宇帆台北二十九日电)中方曾试图说服本土毛巾业者撤反倾销诉讼,还私下宣称要给工厂用地与资金优惠,“只要你们肯迁来内地”。不过,业者们不为所动,他们说,只要政府能打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台湾人做生意不会输给中国。 

来到莺歌陶瓷老街,部分店门前堆着成山、标榜日本进口特价50元的陶瓷碗盘。但陶瓷类除卫浴陶瓷开放进口外,其余仍属台湾保护项目。有业者私下透露,很多廉价货都是来自中国、釉药含铅的劣质品,以并柜等走私方式蒙混通关,消费者不知情,就是当冤大头。

“我们台湾鞋连日本都打赢了,怎会输给中国?”制鞋业者毛信乔表示,台湾鞋厂年产量最多两千万双,但内需市场量高达一亿双,需求远大于供给,只要中国货不用走私等不正当手段进入台湾市场,台湾怎会输给中国?

工总执行秘书邱碧英说,目前鞋类进口台湾平均须课5.7%的关税,很多进口商为躲税,进关时均报不及50元的低价,但消费者在夜市买廉价鞋几乎都499元起跳,“有谁买过一双不到100元的鞋吗?”

中国毒毛巾时有所闻,拒用中国毛巾的消费者意识抬头,林国隆说,以前中国货至少还船运绕经第三地再偷偷来台,最近更有人明目张胆,中国毛巾来台照走港澳路线,再找人去第三国列印出口证明。

寝具业者李文圳常看到产地标章与寝具接缝车工纹路不一的产品混入市面,明显有调包的痕迹,于是寝具公会自制产品识别标章送经济部备案,盼可使消费者多采用国货。但承办人回复,依规定标章须待半年后才能审查完毕。“半年后我们还能存活吗?”李文圳摇头苦笑。

中国廉价货藉走私、高价低报、第三地转运、伪冒产地标章等伎俩,倾销台湾市场,种种不公平竞争,才是台湾业者的生存危机。

为遏止这些不正当的手段,业者们企盼,政府除课征反倾销税外,也能对进口产品逐批加强检验、严查高价低报、加强查验产地标示,查缉走私。

面对业者遭受的不法打击,经济部次长谢发达说,经济部将逐步推动,建立Made in Taiwan品牌认证系统,使台湾弱势产业可享共同识别品牌,并把MIT认证标章,非贴标签须烙印于产品,应可有效遏止标章伪冒。

此外,为保障业者权益,经济部已把毛巾、鞋类等列为敏感性产品,严密监控他国进口数量有否异常。谢发达说,这项措施搭配反倾销税课征,已使本土毛巾业者开工率恢复70%,必要时经济部仍会积极协助业者搜集资料,依循WTO规范,采取必要防卫。

传统产业不是担心入世,更非害怕中国货,他们要的是政府起码的关心,在既有的国际规范下,给他们一个起码的公平竞争环境;他们不愿在政府效率不佳,以及违法倾销的中国货品里,死得不明不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