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让盲人重见光明 交大研发人工硅视网膜晶片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蓉台北六日电)因色素性视网膜炎及老年性黄斑病变失明患者有福了!由交通大学校长吴重雨带领的“硅视网膜晶片研究团队”结合国内生物医学及电机的学者专家,并邀美加州大学克鲁兹分校教授刘文泰合作,研发第二代“人工硅视网膜晶片”,可让这类患者不需导盲犬,即感受光影及物体形状,重见光明。

刘文泰是交大的校友,也是交大即将成立的“智慧型仿生装置研究中心”主任,他所研发的人工视网膜系统,可以帮助因色素性视网膜炎(RetinitisPigmentosa (RP))或老年性黄斑病变(Age-RelatedMacula Degeneration(AMD))而失去视觉的病患,使其恢复部分视觉。

刘文泰说,这类病人视网膜的感光细胞虽受损,但视神经功能正常,仍可传递视觉讯号到脑部进行处理。

交大研发以电击刺激方式,并采用“视网膜外植入”的方式,在眼睛前方的眼镜设置照相机,撷取视觉讯息后转换成眼睛能接受的讯号,取代感光细胞的功能,再以射频讯号(RF)传入眼内。

第一代的系统成像效果为十六画素,并已在美国成功进行第一代人体临床实验,有五位盲人接受晶片植入实验后,刘文泰指出,第一代可以让患者可分辨杯子、盘子等;第二代的研发则可感受到光、形状、物体移动,提升这类患者的生活功能。

目前第二代植入系统改为以电波方式传输,手术时间可大幅缩短为一小时,并将电极阵列数增至8×8,美国已经核准第二代系统进行人体实验,台湾也正申请人体实验,预计于十二月进行病理临床。

刘文泰说,如果人体试验一切顺利,预计五年内可以运用在临床,费用约在美金三万到五万美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