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做好船怎么不划呢?一句话孕育一个梦想航程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6日报导】兰屿大舟航向梦想专题系列五之三(中央社记者顾恒湛台北六日电)2001年九个老中青三代的兰屿人,在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完成建造达悟族的cina’tkelang(十人拼板大船),夏曼‧夫阿原(郭建平)的父亲纳闷,“做好了船怎么不划呢?”这句话触动了林建享与夏曼‧夫阿原的心灵,一个兰屿史上首次造船、划行台湾一周的伟大航行计划就这样诞生了。

历经超过半年的建造,“ipanga na 1001跨越号”将在十二日正式启航,载着林建享与夏曼‧夫阿原的梦想航向台湾。

林建享是“ipanga na 1001跨越号”航行计划的灵魂人物之一,从1989年起在兰屿拍摄纪录片,他说,近年来兰屿大船成为台湾博物馆的展示品,虽然彰显了达悟文化,但却远离了船之所以为船,及最重要作为“航行”的意义。

他表示,实践造舟、航海划到台湾的过程,不只是达悟族人对过去的造舟工艺、航海知识能力、毅力与勇气的再试炼,也是族人以文化主体意识的表现,来航向未来的启航。这将是个一半传统,一半现代;一半台湾,一半兰屿的议题,也是一个古典与现代,生活与信仰互相渗透融合的文化案例。

如何保存、复振达悟族的拼板舟文化则是夏曼‧夫阿原最关心的议题,他说,从七零年代末期,机动船开始进入兰屿后,兰屿传统的捕鱼、渔团文化逐渐被破坏,加上台湾渔船入侵达悟族传统渔场,达悟族的拼板舟无法与机动船竞争,更加速了拼板舟造船技术的流失。

夏曼‧夫阿原表示,拼板舟及渔团是达悟族文化的核心,拼板舟文化及渔团的瓦解将使达悟民族走向灭绝,这次活动除希望让台湾理解达悟族的拼板舟文化,也盼拼板舟文化能在兰屿延续下去。

林建享,汉人,纪录片导演,“我们工作室”负责人。1989年开始专职拍摄纪录片,拍摄主题包括原住民、生态环境、社会运动、地方文化、弱势团体等。

夏曼‧夫阿原(郭健平)是兰屿达悟族人,属于sira du lilawod氏系群渔团,丁字裤文史工作室负责人。曾任台湾绿色和平执行长、兰屿反核能废料运动领导人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