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金门人元气早餐广东粥 齿颊留香 回味无穷

人气: 6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倪国炎金门一日电)早餐吃得好是国人的养生秘诀之一,在外岛金门,最著名的元气早餐就属“广东粥”,不但是当地乡亲储备一天活力的泉源,也让曾经戍守前线的将士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金门人称“广东粥”为“粥糜”,顾名思义即是将米粒和大骨熬得糜烂做为粥底,等顾客上门,再以小锅一碗一碗的煮,一般是加上里肌肉、肉丸、绞肉、猪肝等及调味,最后打上一个鸡蛋、洒上油葱、芹菜末、胡椒粉即成香喷喷的粥品,最大特色就是看不到米粒。

说起金门广东粥起源,不得不提到位于金城镇东门一级古迹“钦旌节孝坊”旁的金门第一老店“寿记广东粥”。

有地方“文史活字典”之誉的颜西林老先生,年轻时即是“寿记”常客,他说,“寿记”大约是开设在抗战前,创办人翁文寿行船到南洋回来,将广东粥做法带回金门开店,就取自己的“寿”字做店名,不过,当时称为粥糜,后来称为“广东粥”还是1949年国军进驻以后的事。

“寿记”由于接近东门旧吧刹(市场),食材最新鲜,特别是粥底,翁文寿的媳妇黄秀金还记得是凌晨二、三时即起床熬一大锅的粥,因为是用木柴细火慢熬,因此,大骨汤才能入味。

由于广东粥做法费工,翁文寿在民国五十几年时“金盆洗手”,不过并没有传给子媳,而是让给外甥孙经后来转两手,现在是由年轻的李姓老板掌厨。

有趣的是,人称“面线寿”的翁文寿,不是卖蚵仔面线,而是广东粥,而金门第二家卖广东粥的“永春”,老板也姓翁,人称“憨利”的翁利,刚开始也在钦旌节孝坊旁的灵济古寺摆摊,后迁到西门菜市场,再迁附近外武庙旁营业,日前才又迁到莒光路尾,也是老一辈金门人熟悉的老店。

广东粥刚开始时,在金门算是奢侈的早餐,因此,主要顾客为金城市区街上商家,后来国军进驻后,成为早起部队负责采买官兵最大的福利,逐渐打开知名度,各家广东粥店也相继开设,而且随着经济好转,成为大众化的美食,老饕都知道,如果再配上刚起锅的油条,滋味让人叫绝。

广东粥不仅在烽火中抚慰军民肚子,也是达官显要的美食,位于东门模范街尾的“新兴小吃店”,即是蒋故总统经国先生到金门巡视时惠顾的老店,店内的老照片、和老板洪水树提供给金门国家公园内蒋经国纪念馆陈展的餐具,见证这段历史。


广东粥是金门人的元气早餐,一碗热腾腾的广东粥,配上刚起锅的油条,让人齿颊留香。//中央社

而且新兴小吃店的许姓女婿,更是飘洋过海在台北县金门人聚居的永和市国光路开店,把经国先生喜欢的广东粥口味,东传到台湾本岛,发扬光大,无论是金门乡亲、或曾服役金门的官兵,都能就近追寻有总统味道的广东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