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中研院研发新药零流感 动物实验效果好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2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蓉台北二十七日电)为有效预防治疗流感,由台湾大学化学系教授方俊民和中研院院长翁启惠所领军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口服剂“零流感”,同属流感病毒的神经酰胺酶抑制剂,实验显示相较于克流感有超越性治疗效果。

方俊民指出,这项药物在动物实验阶段有突破性的发现,下一步就是人体实验,至于何时可以上市仍不确定。

目前已知可预防或治疗流感的药物有四种,其中“金刚胺” (Amantadine)及“金刚乙胺” (Rimantadine)属预防与治疗A型流感的M2离子通道阻断剂,但都会有严重的副作用和抗药性的问题。

“克流感” (Tamiflu)及“瑞乐沙” (Relenza)则可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酰胺酶(neuraminidase),也是目前大众较熟悉的药物。“瑞乐沙”为吸入式的鼻腔喷剂,“克流感”则为常用的口服型感冒药。但是近来相继有医疗报导指出禽流感病毒对“克流感”产生抗药性的案例,也陆续发现有孩童产生梦游等严重的副作用。

因此,方俊民和中研院团队认为,治疗流感新药的研发刻不容缓。

目前团队研发的“零流感”在酵素的实验,该药物在抑制流感酵素活性上比“克流感”强十九倍;在细胞实验则好上七倍。

“零流感”是一种环己烯磷酸化合物,它的结构类似“克流感”, 也就是将“克流感”化学结构内的羧酸基团 (carboxyl)以磷酸基团 (phosphonate)取代。由于“零流感”与流感病毒的神经酰胺酶内的三个精胺酸 (arginine)产生多重的氢键吸引力,使流感病毒酵素的活性降低,从而抑制住病毒感染。

另外方俊民指出,令人振奋的另一发现是,将实验用的小白鼠注射足以致死剂量的流感病毒,然后再服用“零流感”或其二乙酯衍生物后,这些小白鼠都康复了,这个现象之所以让化学家们讶异,是因为一般认为磷酸类化合物的极性高而无法穿透细胞膜,所以未曾用来作口服的药物。

实验数据证明“零流感”在人类流感H1N1的治愈率及平均寿命延长率都远超出“克流感”。而针对重组H5N1病毒感染的禽流感,也有相当的效果。在一批注射A型流感病毒H1N1的小白鼠,于毫无治疗之下,五天后全数死亡;若服用“克流感”,则七天后仍有四成的小白鼠还活着,但在十四天后仍然不治,然而服用相同剂量“零流感”小白鼠,十四天后仍有五成的存活率。

这项新的研究突破成果,将于本期美国化学学会的期刊JACS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发表,并已先于该刊物的网站刊登(http://pubs.acs.org/cgi-bin/abstract.cgi/jacsat/asap/abs/ja073992i.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