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农产把关倒退噜 “食”在难安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钟丽华/特稿

“农产品生产及验证管理法”去年初公告实施,把消基会多年来建议的“产销履历”制度纳入规范,没想到政党轮替后,农委会不想积极推动,政府一再保证维护民众吃的安全,却是“说一套、做一套”。

产销履历是记录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个过程,包括生产、加工到运输、销售等阶段,近年不断发生食品安全风暴后,成为先进国家把关机制,欧盟已全面实施,日本则在2010年全面推动,连进口的产品也须符合规定。

反观台湾是不进反退,还让原本落日的CAS吉园圃复活。

虽然吉园圃制度从一九九四年推动来,对农产安全有一定贡献,但距离产销履历仍有一段差距。验证与辅导机构都是政府单位,角色容易混淆,且仅就农药残留检验。

产销履历则是包括肥料、农药、水源、土壤都要检验,并由第三者验证,虽然现阶段农委会有补助,但未来农民须自行负担,单一农民每年平均要二万六千元,如果二十五名农民集体验证管理,一年一人可降至三千元,此一制度等于鼓励结合小农朝向规模化生产,对农业长期发展、提高农产附加价值都有正面帮助。

其实产销履历就像大楼的“安全梯”一样,虽然平常没用又占空间,但发生火警时,却是救命的要道。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便可透过产销履历追踪上、下游。

农委会已立法管理,现也有九百二十三项农产获得验证,值得肯定,但目前没有农产加工后的食品获得标章,也不见主管的卫生署提出具体政策,只做了一半的产销履历,只会让黑心食品事件一再重演。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