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印度神父创社会企业 台湾原民脱贫现曙光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1月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王鸿国台北县八日电)自印度来台长达十四年的神父郑穆熙(James Vyathappan),积极关切台湾原住民的生活,不仅在辅仁大学推动成立“曙光计划团队”,更进一步转型为“光原社会企业”,希望引进“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藉有机农业建立特有的经济生活圈,协助原住民脱贫自立。

辅大是天主教大学,由中国圣职单位、圣言会、耶稣会等三大教会组织共同合办,而1948年出生的郑穆熙与台湾早有渊源,他早在三十年前就来台学习中文二年,随后至美国攻读并取得旧金山大学咨商心理学博士,1994年奉派到辅大任教并担任圣言会代表及使命及特色发展室主任。

郑穆熙特别关心原住民的生活,不仅在辅大发起成立原住民专案办公室,推动“曙光计划”,十多年来奔波各原住民部落,发表许多探讨原乡困境的期刊论文及著作,他发觉原住民有婚姻、健康、酗酒等许多问题,但根本都在于经济,经济好了,各种问题才可能解决。

因此,他所领导“曙光计划团队”开始在嘉义县阿里山乡邹族、南投县信义乡布农族等部落,以承租农地或契作方式,推动有机耕作栽种,种植面积约八公顷的高丽菜、蕃茄及树蕃茄等高经济作物。更在若水国际社会企业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获选的团队,九月十九日成立“光原社会企业”。

所谓“社会企业”是指有营收、能获利的公司,获利可分配股东或继续做为公司资本,或回馈社会公益。孟加拉就有成功的“社会企业”案例,留美经济博士尤努斯为改善故乡的贫穷环境,创立世界第一所专为穷人服务的“乡村银行 (Grameen Bank)”,帮助许多民众摆脱穷困。

郑穆熙指出,希望透过“光原”建立部落小农计划生产的价值网络,创造原住民部落在地就业机会,脱离贫穷,吸引年轻原住民朋友回流并传承文化外,也能够提供消费大众平价且健康的有机蔬菜。

邹族农友汤进贤表示,原住民生长于山林,本来就接近环境生态,如今透过种植有机、无毒的高经济作物,不仅能帮助原住民部落重拾经济能力,生产过程中也能兼顾节能减碳。

“曙光计划团队”队长陈雅桢表示,“光原”是台湾第一个以“社会企业”命名的公司,将用盈余的百分之十来推动原住民部落教育及产业发展工作,也欢迎认同理念的朋友一同参与投资,每季以新台币两千元认养十平方公尺的土地,光原每两周将从产地宅配(宅配费用另计)三公斤生鲜蔬菜到府。

她强调,部落有了好的生产基础,将能吸引更多人回到部落工作,这样就能够促进部落的永续发展,认养的费用将支援原住民朋友进行在地就业,认养者不仅可以得到新鲜的有机蔬菜,还可以来参观所认养的土地,更欢迎大家一起上山来做农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