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学者专家会诊渔灾 海底鱼尸回归自然分解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2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高茂雄澎湖县二十三日电)新年期间接连不断的一波波寒流肆虐,使澎湖遭受三十年来最大的渔业浩劫。行政院农委会渔业署今天邀集十多位专家学者齐赴澎湖实地勘查,了解寒灾原因及海洋栖地受破坏情形;并集思广益,研议海洋资源复育措施及预警监测系统的建立。

十一位专家学者及多位渔业署官员今天由渔业署副署长陈添寿率领,上午抵达澎湖后,立即在县政府会议室听取县农渔局长郑明源的灾情简报,随后进行一整天的讨论。期间专家群与媒体并在农渔局人员的引导下,两度外出实地勘查。第一次乘船赴青弯海域,第二次驱车至白沙乡后寮海滩。  

今天莅澎会勘的学者专家有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中心主任邵广昭、研究员郑明修,国立海洋大学校长李国添、教授李明安、吕学荣,台湾大学教授丘台生、戴昌凤,高雄海洋科技大学校长陈哲聪,澎湖科技大学教授翁进坪以及水产试验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研究员谢恒毅,澎湖共生藻协会常务理事洪国雄等。

他们都是海洋生态、珊瑚礁、鱼类、气候变迁等各领域的学者,共同组成澎湖沿岸海域生态调查小组,今天到澎湖实地会勘并开会讨论。

郑明源局长在简报中说明澎湖在此次寒害中受灾惨重,根据环保局的统计,十几天来在全县各海滩清理的鱼尸总共达四十四公吨,至于目前仍沈在海底的则无法估计。

郑明源指出,目前澎湖县的最大课题为:一、海底死鱼如何清除,二、海洋资源如何复育,三、未来的预警及监测系统如何建立。

与会学者均认为海底鱼尸不必清除,让其自然分解后回归大自然,这是海洋生态的自然循环。海洋大学校长李国添指出,海底鱼尸分解后营养价值很高,反而有助于往后的生态复育;至于漂至沙滩上的鱼尸,基于卫生考虑,当然应速清除。

至于复育工作,农渔局原规划在全县各海域大量放流鱼苗,但学者专家对此一作法持保留态度。例如海洋大学教授吕学荣及台湾大学教授丘台生即呼吁放流宜谨慎,他们认为此次寒害冻毙的鱼种包含广泛,是全面性的死亡,如果只选择经济效益高的鱼种放流,可能会破坏鱼种之间的自然平衡。

由于连日来相关官员、媒体及民众对澎湖未来的渔业生态持极度悲观的看法,甚至有人说未来三年可能无鱼可吃。但学者们有不同的解读,例如,此次海滩上布满刺河鲀鱼尸,这是经济价值非常低的鱼种,在此次浩劫中大量死亡,可能反而有助于日后其他高经济价值鱼种的复育。

与会的学者专家也对今后如何建立预警与监测系统,以避免渔业灾难的重演,提供了很多看法与建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