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互动】中共政改时间表是否有诚意?(1)

标签:

【大纪元3月4日讯】(新唐人电视台报导)主持人: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栏目热线直播节目,我是主持人安娜。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期间,出版了一本新书《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这本书出来之后当时并没有很多的炒作,但是最近中共官方开始出售和炒作这本书。

在线收看
下载收看

这本书中把中国的改革分为三个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到2040年,形成一个中等发达的成熟的民主和法治的现代化国家。有人说这是中共列车的一个改革时间表;也有人说这个改革时间表是缺乏诚意的;也有人认为,不管怎么样它总是有一个东西在那里。

那么中共是不是对政改有诚意?中国的人民是不是还会给中共32年的时间进行政治改革?今天请到两位嘉宾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欢迎您打我们的热线号码提问或发表意见,热线号码是6465192879,中国大陆的免费号码是4007128899再拨8996008663。

首先向各位介绍一下今天现场的两位来宾,这位是《北京之春》杂志主编胡平先生,胡先生您好!

胡平:您好!

主持人:这位是资深的时事评论员陈破空先生,陈先生您好!

陈破空:主持人您好!

主持人:可不可以请陈先生先跟我们观众朋友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大概内容?

陈破空:最近中共有两个动作表明他们好像提出了政改的时间表。一个就是他们最近公开发售和炒作一本书,书名叫《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这本书是由“中共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编制的。

这个研究室被称为中共“智库”,实际上当时秉承中共高层旨意在着刀代笔。这本书实际上在2006年他们就开始写作,一直写到去年10月份召开十七大前就完工出版了,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出版。

但是当时并没有引起海内外注意,直到最近中共要召开两会了,所以它就突然开始发售并且炒作这本书。因为奥运会要开了,在此之前它想要炒作这本书,表示自己对民主或者政治改革有诚意或者有时间表,暗示这是一个政改时间表。

还有一个事情可以作为标志,就是前几天中共召开了十七届二中全会,在这个全会上发表了3,000字的公报,这个公报指出要在2020年之前完成所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个东西正好跟《攻坚》那本书提出的2010年到2040年形成所谓“中等程度民主的法治国家”相配套,这两个东西的出笼被称为政改的时间表。

主持人:那胡平先生也大概看了一下内容,您觉得总体的感观如何呢?

胡平:总体的感觉,我觉得总体来说是一种骗局,而且是多重的骗局。首先《攻坚》这本书是由中央党校写的一本书,并非直接是中共中央的文件、不是中共中央的决议。

但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国家,而中央党校又历来被看成是中共中央下面类似于“智库”的机构,所以人们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联想,把这本书看成体现出是中共当局的意思。

但是问题是它并不是以中共当局出面,所以使得当局可以左右逢源。第一、它现在给别人的印象是:你看!中共都要改革了,因为它已经出这本书了。

主持人:它时间表都出来了。

胡平:对。等到人家拿着这本书对照说,你这个还没做、那个还没做,它就会说这是咱们党校的人写的书啊!我们国家是有言论自由、学术自由的,学者他们自由发表他们的看法啊!它就推得干干净净。就像年前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写的一篇文章《民主是个好东西》,我们不是也讨论过吗?

要说这篇文章写得多么高深,那当然谈不上,对不对?就是作者一个特殊的身份,他是中央编译局副局长,而且发表在官方的报纸上,很多人就称他为胡锦涛的“文胆”。因为人家联想到他是胡锦涛的文胆,所以认为他体现了胡锦涛的意思,人家就格外的重视这篇文章。

可是等到后来别人一看,看不出胡锦涛有那个意思,俞可平就出来讲了:“我不是胡锦涛的文胆”,他就推得干干净净。所以现在这本书同样情形,它并非是中央的文件,并不是中央决议这种面目出现的;而只是中央党校的一些教师写出的一本书。

这样它一方面可以让一些人产生联想,因为他代表中央的意图,同时中央本身又可以不负任何责任。所以这个本身就是个欺骗。

另一层意思呢,我们知道写在纸上的东西不等于就会变成生活中的现实,这中间还有很大的距离。更何况在这本书里头,它最后的承诺,关于中国在多少多少年后实现什么样的民主,它因为规划了最终的蓝图,依然是模糊不清的,在观念部分完全是含糊其词的。

特别是它还谈到,它一直强调“中国社会主义特色”,但是到最后依然还是强调共产党领导。那我们也知道按所谓“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所谓坚持共产党领导,本身就是和民主情况完全相反的,也就是你要说画饼充饥吧,他连饼都不给你画个像样子的饼。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你中共真是有这么个蓝图、规划,首先那就是要对什么是民主,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像现在这样的含糊其词,那么它就同样可以再利用这个含糊其词再给自己打迷糊。所以在这一点上,应该可以看出它是在欺骗。

主持人:那如果像胡平先生所说的这样,就是说政府也不用负责任,它只是放出一点风。那为什么有这么多海外的媒体或者是一些国家的智库、观察家,为什么每次都对放出来的这些东西都那么关注呢?

陈破空:因为中国毕竟是一个大国,中国共产党也是很令世界头疼的这么一个东西,所以说它每次放出来的一点东西,当然会引起各国的重视。但事实上这次放出来,不管是政改时间表的说法,还是政治体制改革或者展望民主的一个说法,都是中共故意放出来的一个风。

我刚才讲了,就是在奥运会前为了减轻压力,对国内要缓冲国内老百姓渴求民主的这种压力;对国际上来说,它要缓解国际上对奥运会前夕,希望北京兑现在奥运会前后落实人权和民主这样一个承诺的压力。

它就故意放出一个风,表示:你看我也是要搞民主的,制定了一个时间表,慢慢来,我不是不搞。那么它是想企图转移国际视线,所以它故意在它的媒体上面炒作,在海内外到处发放。

炒作的目的也是希望国际媒体来随其起舞,起舞之后能够配合中共,表示中共在这方面有诚意,看能不能在奥运会前减轻其压力,使它的奥运顺利进行,奥运之后,它就不管了。

主持人:那这本书是在去年十七大之后出来的,那为什么当时不去炒作呢?为什么要等到现在才去做呢?胡平先生您认为呢?

胡平:这是个时机问题,因为到今年马上就要开两个会,对于这两个会当然会有很多的期待及预测。今年要开奥运,那么人们包括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新一代领导人今后未来的基本走向就抱很大的期望,希望通过今年把这个事情看得更清楚一些。所以在今年这个关头把这个事情加以炒作呢,正好能够起到使人们迷惑的一种作用。

其实我们大家都很清楚,如果你要做一个承诺,那么我刚才讲过,你做出书面上的、口头上的承诺,还不等于就能落到实处。既然如此,如果一个人真的有诚意,他一定会竭力想把这事情说得很清楚,尽量的清楚。

就像人们为了求婚,他可以把自己说的天花乱坠,他一定说得比实际上还要好,对不对?他一定不可能在求婚的时候把话反而说得含含糊糊,他一定会说特别特别好。所以就是这样子,它都不肯把话说得很清楚、很明白,那你还能怎么相信呢?

主持人:那它这本书里面把中国的改革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79年到2001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而第二阶段是从2002年到2020年是建设小康的社会目标。

那么最后一个阶段是2021年到2040年就是我们一开始讲的,就是说中国形成一个中等发达的、成熟的民主和法治的现代化国家,您认为它这种分法有道理吗?

陈破空:它这个分法主要是官样文章,它主要是为了把民主设置得愈远愈好,所以就故意来个什么计划经济,像市场经济给你设个30年,又把这个小康社会设个20年,然后又来个搞政改20年,它就故意这样设。

实际上这个时间表说明什么呢?它们的经改规划了30年,政改它来个规划30年,加上过去共产党人为破坏的30年,总共加起来实际上从1949年到2040年是91年。

我们知道在当今世界这一、两个世纪,世界上各个执政党包括共产党在内,都对民主有个承诺包括中国共产党,尽管它还在一贯的反民主。他们口头上都曾经有过承诺,但是没有一个政党能把这个“承诺”放到91年这么遥远。

所以它分三个阶段,实际上是在作文章而已,它根本不需要分。它分的意思就是,你看我干完这件事,干完那件事;干完那件事,再干完那件事,所以这样分是没有意义的。

就好像它们在香港的普选上,它们设置一个2017年,表面上香港民主派都以为它给了一个时间表,那大家都不要吵不要闹了。它否定2012年的普选,它给了一个2017年的普选;但是2017年的普选,它却模模糊糊的又说了几点。

第一个,它说的是“可以”并没有说“一定”,它说可以普选;第二点它说保留提名委员会,那就是还是可以提名,不是普选;第三个又说是功能组别与普选并不矛盾,就是它想保留功能组别,那它是毫无诚意。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香港的问题上都如此。香港已经是个非常高度自由,非常高度发达的社会,它连香港的这种民主承诺都如此含糊其词。那么对中国的承诺,它就找了很多的文章,所以它要分三个阶段,但三阶段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政治体制改革跟经济体制改革它往往是水乳交融的、缺一不可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如果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是越走越歪,腐败越来越多,贪污越来越横行,国有资产流失,或者是体制的矛盾造成的浪费等等。

同样的道理,纯粹政治体制改革跟经济没有配套的话,对整个国家的基础等等它也没有配套的东西,它这种分法,我就说完全是官样文章。

主持人:那这本书里面有人提出来,他们没有提出直接实现民主的要求。那如果你说我要进行政改的话,那民主现在也是世界的大趋势了,因为至少老百姓可以监督这个政府,或者监督这个执政党,让他们尽量不腐败,不做坏事,那为什么它在书中不提出这种要求呢?

胡平:关于这个“直接民主”,它主要是直接选举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在现代国家中,就是规模比较大,人口比较多,一般都不太可能实现直接的民主,而要使用间接的民主。也就是人民通过选举选出代表,由代表来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这个就是所谓的“代议制”政府,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有一点是很明显的,我们知道在现行的中国政治制度之下,一般只有县一级、区一级的人民代表是直接选举的;而省一级、市一级的人民代表就已经是由县一级、区一级的人民代表他们来选择,而不是由老百姓直接选的。

所以在中国目前它的选举的层次太多,那么选举的层次越多,那民意的表达就越间接,影响就越小。所以不管一个国家多大,那如果它是执行议会的国家,那么它的国会议员是应该直接选举的。

像美国选国会议员,参议院议员也好,或者众议院议员也好,都是直接选举的。那总统制的国家,总统也应该是直接选举的。换句话说,至少在国家这一级的权力机构中的人是应该由人民直接选举。

而在它这本书中,并没有对直接选举做出很明确的交待,那么显然它这次就通过保持目前这种状态,就是增加它的层级从而削弱民意可能产生的作用,我想它多少是反映出这么一个问题。

(待续)

(据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录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国名导为何辞北京奥运顾问(二)
【热点互动】美国为何调查塑化人体展?
美国名导为何辞北京奥运顾问(三)
【热点互动】08年中国通胀“有惊无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