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江春男:台湾下一波民主是寻求共同主体意识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芥佑华盛顿二十四日专电)台湾前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长、资深媒体人江春男今天在华府指出,台湾的民主已经走过反对运动时代的浪漫与冲撞,进入了民主的平凡与妥协阶段,每个台湾人都接受了民主的观念与价值。他认为,台湾下一波的民主,应该是要找寻台湾的共同归属感、共同的主体意识。

美国华府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台湾论坛今天举行“台湾党外反对杂志”的搜藏展,并邀请江春男、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张富美、前彰化县长周清玉、以及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资深政治顾问韦杰理座谈。

美国在台协会(AIT)执行理事主席施蓝旗也与会。她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自己当年派驻AIT台北办事处期间,职掌工作业务就与台湾党外运动相关,因此很高兴今天能在华府参加这样的讨论会。

她推崇这些当年参与党外杂志的台湾人都很勇敢、也很有信念,而这些人奋斗的成果也都成功。

座谈首先由目前担任FAPA发行的“台湾公报”主编的韦杰理叙述党外杂志历史,他细数一九七零年代到一九九零年初期台湾民主转型期间的各种党外杂志人事历程,其中许多珍贵图片与资料唤起与会者的回忆。

担任过“八零年代”杂志总编辑并参与许多本党外杂志编写的江春男,则讲述自己当年与警备总部查禁人员的各种交手经验。他形容“那美好的旧时光,总有些事值得奋斗”。

江春男说,当年的“党外”,不只是反对运动,不只是政治、人权或者女权,更包括推动转型正义、找寻台湾本土的文化与思维,许多参与党外杂志的成员都努力找出理论,以哲学思辨基础,来支持运动、支持台独论述,这个过程有丰富的哲思激荡。

他也形容,党外杂志彷若台湾民主的一扇“窗口”,不仅台湾内部很多学者、知识份子、新闻记者投入,还有美国、日本、欧洲、香港等国际社会的帮助,连中国大陆都有资讯来源,更有国民党内人士提供内幕消息,党外杂志虽然“地下化”,却是新闻市场的“主流”。

他说,相对于“党外”杂志,同一时期,国民党、及国民党外围人士也办了很多杂志,他希望有人也能致力于搜集这些另一种声音的历史文件,将来可以和“党外杂志”一起展览,让大家更能体会那段历史。

从“党外”走到民主进步党组党,再到今日两次政党轮替,江春男说,反对运动充满浪漫与理想,参与其中的人坚信自己就代表自由与民主,有满腹力量冲撞,毫不妥协,但政党轮替执政后,民主转型,回归平凡,变成仅仅是一个资源分配、“给与拿”的妥协过程,相对无聊,但“搞反对可以靠力量,执政却要懂方法”。

因此他强调,走过反对运动,走过政党轮替,台湾人民普遍都接受也拥抱民主的观念与价值,下一波的台湾民主,应该是找寻台湾人的共同归属感、共同主体意识。他说,这次总统大选虽然民进党惨败,但民主在台湾又是一个新的篇章,也又翻过成功的一页。

周清玉以及张富美也讲述自身当年投入党外运动,编写及寄送这些杂志的历程,许多故事让出席民众动容。周清玉说,她只是一个平凡人,原本只想当家庭主妇,却因为先生姚嘉文在美丽岛事件入狱而改变一生,但她说,许许多多反对运动的朋友的努力与牺牲,今日都成了美丽的果实。

主办这场座谈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副教授麦考德在结语指出,未来希望有能力与经费投入台湾党外运动的口述历史工作,让更多美国人与台湾年轻人理解这段民主历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