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新:中共地震官员为何转弯抹角的否认地震预报的可能?

周宇新

人气 4
标签: , ,

【大纪元5月22日讯】这次大地震前是否有预兆?为什么没预报?地震发生前地震局的专家都干什么去了?在人们最需要有关地震信息的时候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地震发生了,灾害形成了,人民死伤残重,财产损失巨大,已经无法挽回的时候,地震局的人来了,地震局的信息来了,有意义吗?

面对这样的疑问,地震官员和官方地震专家从不予以正面回答,而是大谈特谈地震预测特别是短临预报(短期、临震)是世界难题。

如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东在5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三大因素决定地震预测是世界难题,第一,地球的不可入性。大家知道上天容易入地难,我们对地下发生的变化,只能通过地表的观测来推测;第二,地震孕律的复杂性。通过专家多年的研究,现在逐渐认识到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都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孕律过程;第三,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大家可能都感觉到,全球每年都有地震发生,有些还是比较大的地震。但是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地震发生的重复性时间是很长的,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而进行科学研究的话,都有统计样本。而这个样本的获取,在有生之年都非常困难。”

中国地震局专家罗灼礼日前在和网民线交流时也说:“中期和短期预报,还有临震预报,地震是有前兆的,但是由于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应该说准确预测是很困难的”。

他们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大家听的都很清楚,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目前是不可能的,所以地震部门和政府在对汶川大地震的预报和预防上没有任何责任。

我们不否认,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目前仍是世界难题,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绝对不可能成功预报地震和没有人成功的预报过地震呢?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事实。

上世纪70年代,辽宁海城曾发生了7.3级强震,我国成功的预测和预防了这次大震,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得地震预测、预防的成功。

据中国地震局预测研究所研究员汪成民介绍,由于1969年渤海地震后熊岳的异常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根据地方要求经国家地震局批准于1971年建立沈阳地震地质大队。这支队伍成立后,在专群结合土洋结合的思想指导下,捕捉到大量地震信息。根据这些资料,他们在1974年11月提出:“营口、大连等地是近期发生破坏性地震危险性较大的地区。”1974年12月至1975年2月初,辽南地区台站与群测点发现大量异常,如:冬眠的蛇出洞、水井起伏、土地电突跳,尤其是石硼峪地震台自2月1日起记录到数以百计的小地震,地震部门于2月3日深夜写出可能要发生一次较大地震的紧急报告。2月4日上午8时,辽宁省政府立即召开有海城、营口等县负责人参加的防震紧急会议。上午10时30分省政府又向有关部门发出通知,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防震措施。在辽南地区各界人民有一定准备的情况下,2月4日19时36分,海城果然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由于事先采取了措施,大大减轻了伤亡与损失。

再说唐山地震。

1967年10月20日(距唐山地震9年),李四光在国家科委地震办公室研究地下水观测的会上指出:应向滦县、迁安(均属唐山地区)做些观测工作。如果这些地区活动的话,那就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

1972年11月(距唐山地震3年半),北京市地震队耿庆国在全国地震中期预报科研工作会议上提出:河北、山西、辽宁和内蒙古四省旱区范围内,将发生7.5级以上大地震。

1975年12月(距唐山地震半年多),地震地质大队1976年地震趋势意见上报国家地震局:从河北省乐亭至辽宁省敖汉旗—锦州一带及其东南渤海海域,可能发生大于6级地震。

1976年初(距唐山地震不到半年),唐山市地震办公室负责人杨友宸,综合唐山市四十多个地震台站的观测情况,在唐山防震工作会议上作出中短期预测:唐山市方圆50公里内 1976年7、8月份或下半年的其他月份将有5—7级强震发生。

1976年5月(距唐山地震三个月),杨友宸在国家地震局济南地震工作会议上郑重提出:唐山在近两三个月内有可能发生强烈地震!

1976年7月6日(距唐山地震22天),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作了短期将发生强震的紧急预报。

1976年7月7日(距唐山地震21天),山海关一中地震科研小组向河北省、天津市和唐山地区地震部门发出了书面预报意见:7月中下旬,渤海及其沿岸陆地有6级左右地震。

1976年7月14日(距唐山地震14天),北京市地震队电告国家地震局,出现七大异常。国家地震局查志远副局长主持在唐山召开了京津唐张渤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唐山二中田金武郑重发出地震警报:1976年7月底8月初,唐山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有可能达到8级。赵各庄矿地震台姜义仓在唐山市地震办公室会商会上正式提出:唐山即将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1976年7月16日(距唐山地震12天),乐亭红卫中学向河北省地震局唐山监测中心台发出书面地震预报意见:7月23日前后,我区附近西南方向将有大于5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

1976年7月22日(距唐山地震6天),汪成民在国家地震局局长门口糊了平生第一张大字报。一页是地震趋势预报:北京队、天津队和地球所的预报意见。另一页是地震短临预报:河北队、地震地质大队、海洋局情报所和地震测量队的预报意见。山海关一中地震科研小组再次向河北省、天津市和唐山地区地震部门发出了书面预报意见:7月中下旬,渤海及其沿岸陆地有6级左右地震。

1976年7月23日(距唐山地震5天),河北省地震局唐山监测中心台到乐亭红卫中学落实异常。侯世钧提出:这个大震最低为6.7级,最高可达7.7级!

1976年7月24日(距唐山地震4天),通县西集地震台廖官成预报:1976年7月27日以前,北京附近200公里范围内要发生5级以上地震。

1976年7月26日(距唐山地震两天),国家地震局汪成民一行15人到北京市地震队听取汇报。北京市地震队提出七大异常。

1976年7月27日10时(距唐山地震17小时),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等人听取了汪成民的汇报。副局长查志远决定,让汪成民明天去廊坊落实水氡。

1976年7月27日16时(距唐山地震11小时),吕家坨矿地震办公室赵声和王守信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电告紧急震情:第二个峰还在上升,上升……

1976年7月27日18时(距唐山地震9小时),马家沟矿地震台马希融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和上级作强震临震预报:地电阻率的急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变异,由微破裂急转大破裂,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以上唐山大地震预测时间表摘自张庆洲《唐山警世录》)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唐山发生里氏7.8级特大地震,超过24万人在地震中遇难。

1971-1981年,国家地震局专家黄相宁的“地震地质-地应力预报地震小组”向国家地震局以书面形式正式预报了4.75级(破坏性地震最低限)以上破坏性地震短临预报意见175次。联合国全球计划(UNGP-IPASD)按照《地震短临及年度预报意见评定标准》对175次短临预报进行了严格评审、打分,成功率为33.1%。(参见张庆洲《唐山警世录》)

这个33.1%的成功率是黄相宁先生利用“地应力”理论包括其监测方法预报地震实现的。但唐山大地震后,地应力被判为不予支持不予发展的监测手段。就是说,仪器坏了就停,任其自生自灭了。全国原来有一百多个地应力观测站,1981年以后,就剩十几个了。(黄相宁自述)

那么这次汶川大地震事前是否有人预报呢?据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李世辉5月13日在其博客上披露,地震专家耿庆国明确做出了预报。“听到四川汶川发生规模7.8强震,中国的地震科学家耿庆国欲哭无泪,心里在流血。”

耿庆国是中国地震局研究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副主审。早在1972年,他就提出了“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根据这一规律,成功预报了1975年的海城地震,特别是1976年的唐山地震。

据李世辉披露,耿庆国曾于2006年根据旱震关系,预报近年阿坝地区将发生 7级以上地震。2008年4月26日和27日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下属的“天灾预测委员会”经集体讨论,作出“在一年内(2008.5-2009.4)仍应注意兰州以南,川、甘、青交界附近可能发生6-7级地震”的预报(文字报告已报中国地震局等,4月30日密件发出),而且,耿庆国根据强磁暴组合,明确提出“阿坝地区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点在5月8日(前后10天以内)”。以上地震预报三要素:震级、地点、时间均已明确。

可见,地震预测特别是短临预报虽然是世界难题,但并非绝对不可能,我国有一批地震专家已多次成功预报过海城、唐山包括这次汶川的地震,其专业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那么,为什么大陆地震官员和官方地震专家在汶川大地震后要喋喋不休的大谈特谈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转弯抹角的否认地震预报和预防的可能呢?说穿了,无非是为了给中共找台阶下,推卸自己漠视专家预报的责任。

当年无视专家预报,导致24万唐山人死于非命;这次又无视专家预报,损失更惨!瞧,口口声声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共就是如此“对人民负责的”。@(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美国加州圣荷西退党服务中心成立
献爱心 ‘一条龙’餐厅将捐本周日营业所得赈灾
中国校舍抗震标准:利益集团忽攸了胡温
佛罗里达州成立退出中共服务中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