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物价涨恐爆囤积危机 当务之急先稳定民心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日报导】-通膨冲击暨检讨因应专题报导系列之九(中央社记者何旭如台北一日电)油价解冻,但才是物价飙涨的开始,台湾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难题,在物价上扬的心理预期下,不仅囤油,未来恐引发其他的囤积危机。政府当务之急应消灭囤积民生物资的动机,以免引发缺货恐慌,届时恐使物价不再受市场自由机制的保护,反进入失控的危机。

虽然囤积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包括物品本身可被囤积,不会腐败,被囤积物品短期内价格会剧烈变动,以创造囤积价值,囤积物品不可被取代等,但民生物资喊涨,无论是为了节省未来开支、还是赚取潜在价差,囤货运动恐逐渐在消费者甚至商家间蔓延。

例如小明为了怕卫生纸涨价,多买二十包放家里,但这算不算违法囤积?除少数如稻米、面粉、汽油等有明确法规限制不得囤积外,但翻开公平交易法中,其实未对“囤积”明确定义,仅有法务部1999年一纸函令,为现行各部会就“囤积居奇”的参考依据。

根据该指函令,所谓囤积居奇指非经营商业的民众、或非经营本业的商人,大量购存灾区所需物品,而有惜售、或抬价显然超过合理利润的情形,但未对明确物品的囤积设下标准。

换句话说,只要不涉及联合行为、不影响市场交易秩序、或危害公共安全等,政府难以管制消费者或商家个别囤积行为。

其实消费者基于大量采购、节省成本、使用习惯等考量,多买几包米、卫生纸等民生物资的“囤积”,不仅是消费者自由,对市场影响也不大,因为囤积的量不足以影响市场供需及价格。

台湾政府真正要防范的囤积,为足以影响市场交易的大量囤积,此外,更需提早打预防针,全面消除大小规模的囤积预期心理。

因为囤货与物价相关,一旦引起某项民生物资的囤货风潮,就算市场当下供给无虞,也会引发以为买不到的恐慌,将进一步导致抢购、缺货,最后不仅恐导致商品价格更加飙涨,更恐刺激黑市滋生。

为稳定物价,台湾行政院已要求各部会持续办理物品囤积的取缔,必要时,也授权各主管机关可邀相关单位同步、即时投入人力,进行联合查缉,宣示全面查缉不法囤积的决心。

不过对抗通货膨胀为长期抗战,国际原物料价格狂飙不见顶之际,台湾政府要稳定物价,更需巧妙的先安定民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