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廖英杰施秀菊 延续排湾琉璃传承使命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16日报导】屏东观光列车启动-排湾文化发光(二)(中央社记者郭美瑜屏东─台北十六日电)台湾原住民中,排湾族的精致工艺令人赞叹,屏东三地门乡三地村的手工艺产业蓬勃发展,在原住民文化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村内的廖英杰琉璃作品行销海外,创作的公仔获经济部今年举办的设计大赏铜牌奖,施秀菊则以工作室为基地,训练部落妇女创作琉璃,以工艺传承为使命。

三地门乡的“工艺之道”街坊,群聚艺师创作,是游客领略排湾工艺之美的起点;乡长包水生表示,三地门结合在地的原住民特色与原住民工艺,发展特色产业,例如硫璃、陶壶、雕刻等,原住民工艺受到国内外游客喜爱,希望成为全台最有特色的原住民部落。

从事琉璃创作三十年的廖英杰,他成立的“滔沙舞琉璃”,将部落中象征纯洁英勇的百合、坚贞不移的孔雀、象征财富、权利的土地等平民不能佩带的图腾融入琉璃创作,作品行销马来西亚、日韩、加拿大等国,今年更以十二种排湾族的象征,作为公仔创作,获得经济部举办的“台湾OTOP设计大赏”铜牌奖。

廖英杰预计,在九月间将公仔与去年获得屏东县政府举办的金属奖金牌的琉璃手表公开亮相,正式上市行销。

此外,廖英杰也将大头目佩戴的琉璃珠项链改良成创作;他将项链裱褙,让男性汉人也能收藏,例如一幅“贵族化身”作品,还获得总统马英九、前总统陈水扁的订购,大件作品“头目的证明”,也被新加坡一名校长网购收藏。

不过,每一颗琉璃珠都须经过一千两百度至一千四百度的高温烧塑外型,工艺师的培养是大问题,廖英杰特地到平地的垦丁挖掘人才;施秀菊认为,工艺师要耐得住性子,忍受高温的工作环境,还要有创作与配色天分,人才难得。

值得一提的,施秀菊的弟弟施孝荣,在歌坛拥有一片天,施秀菊则在原乡部落传承排湾文化,让原住民工艺创作行销国际。

施秀菊投入琉璃与原住民工艺作品已有二十五年,在她的“蜻蜓雅筑”工作室,有作品展示销售空间,“排湾族三宝”陶壶、琉璃珠与青铜刀柄,是工作室的“镇店之宝”。

她的工作室还有手工制作空间、琉璃DIY教学,二楼另有咖啡屋,贩卖屏东出产的特有咖啡,咖啡桌则是她与伙伴们以象征吃大锅饭长大的锅子与锅架,加入琉琉铺面而成,别出心裁。

施秀菊说,原住民文化随时间更迭逐渐消失,古琉璃的意义与用途鲜为人知,她发现一种旧文化延续新生命的方法,就是结合部落的情感及原住民生活的大自然,贩卖“服务”;她说,日本人很爱琉璃,每年固定接获日本客户下单订单。

曾当选全国妇女创业楷模的施秀菊,在原乡训练一批原住民妇女制作琉璃珠,让这些妇女可担部落的事务,也扮演DIY教学角色,流传排湾文化,她说,肴望民众透到五感体验,在部落欣赏到好东西。

施秀菊认为,原住民除了认同自己的文化,人人都可以在文化中的扮演无人能取代的角色,现在,传承排湾族的工艺已是她的使命,工作室就是她的基地,她要打造成成为外界认识原住民的“GAT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