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陆食品销台难把关 有待跨部门两岸协商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清芳台北十四日电)三鹿问题奶粉销台见报当天,卫生署未查到“三鹿牌”婴儿奶粉,以为没事,事后才知进口商输入“SANLU”牌加工用粉状乳制品,即由三鹿制造,这一事件再次暴露由大陆销台食品安全把关不足,才会让问题食品被消费者吃下肚才发现,显见两岸食品安全通报系统与管理亟待协商与建立。

中国大陆爆发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造成婴儿肾结石事件,行政院卫生署在十二日当天上午,在卫生署查验资料库未查获“三鹿”品牌的奶粉,就在公务人员多已下班过中秋节时,当晚接获海峡交流基金会转知二十五吨的三鹿问题奶粉输入台湾。

卫生署食品卫生处先后“三鹿”以“大陆进口奶粉”等关键字,在经济部标准检验局报验资料库搜寻,仍未查得,改用海基会转知的进口商,以类似名称输入,才让找到台湾的进口商名称,紧急通知辖区桃园县卫生局前往处理。

事后证明,关键字是三鹿的英文名“SANLU”,卫生署不是搜寻进口货品资料的行家,且进口货物报关品项多如牛毛,若非海基会转知,卫生署的查证能力有所局限。

近年来,中国大陆频传黑心食品,眼前是三聚氰胺奶粉造成结石宝宝,去年是三聚氰胺饲料毒害美、加等地的猫狗宠物,还有假奶粉造成大头娃娃、辣椒酱掺了工业染料苏丹红等事件,种种匪夷所思的工业石化原料,掺进给人吃的调味料不足为奇,但连婴孩唯一主食的奶粉也不放过,超乎国人所能理解,目前进口食品的检验已不足以把关这种恶行。

经济部标准检验局依据卫生署发布的“输入食品检验办法”,有关进口乳制品的查验项目为:病原性微生物、动物用药残留、农药残留、防腐剂与人工色素等食品添加物,没有一项是工业石化原料,三聚氰胺不在常规检验项目内,无从在大陆乳品进口报验时加以阻绝境外。

卫生署已和标准检验局研议,将要增加中国大陆进口食品的检验项目;然而,在全球化的现代,中国的原物料正以各种途径输入台湾,换个身份名称,就淡化了原产地的色彩。

以这次输入三鹿全脂奶粉的进口商“模里西斯商新西兰乳品公司台湾分公司”为例,一般面包店望文生义,以为跨国公司贩售的乳品,就像广告里的“纽西兰纯净无污染”,没想到,这家进口商协理张敏玲说,今年六月首度向中国三鹿集团买乳品,这唯一的一次就出事了。许多面包店、烘焙坊在县市卫生局找上门时,才知道奶粉袋上的“SANLU”商标就是三鹿。

行政院消费者保护协会代秘书长黄明阳援引消保费的概念,他认为,进口商应就产品从生产到使用的每个环节负责,进口商不但要负责回收问题产品,还要主动通报主管机关,预防事端扩大,善尽企业的产品责任。

不过,中国大陆是世界工厂,处理问题产品的透明公开程度令人质疑,台湾无法从世界卫生组织 (WHO)等国际组织,获得中国食品安全的最新动态,中国大陆也未必即时将食品卫生、流行疾病的讯息通报世卫,台湾由海基会与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管道,获得中国方面的讯息,处于被动地位。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已责成海基致函海协会,要求大陆方面尽速查明三鹿奶粉事件真相,协助台湾处理,民以食为天,根本解决之道,在两会启动事务性的协商,照陆委会的想法,应尽速讨论大陆输入台湾的食品与商品的贸易管理、商品检验,建立卫生部门直接联系管道与及时通报系统,确实维护民众健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