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渡轮岁月25载 老船长见证高雄港兴衰

人气: 3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曾依璇高雄11日电)旗鼓渡轮往来高雄旗津、鼓山,是居民及观光客重要交通工具。马建平驾驶渡轮近25年,从小船开到3层高渡轮,见证高港曾排名世界第3的辉煌,也亲见城市发展,岸边万丈高楼起。

当多数人的上下学通勤记忆,是雨天时公车里潮湿的霉味、永远不够的座位,或夏日放学后,三两好友一起搭公车,一路絮叨着回家,渡轮则是港都人独有的回忆。

高雄市旗津到鼓山间的渡轮,对必须往来两地上班、上学的民众,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对外地观光客来说,也是难得的经验。

南台湾港都在11月的下午,阳光炙热一如往常,视野极佳,货轮出港好久,还看得见海平线上船体闪光。

旗津到鼓山这条航线,马建平驾驶渡轮将近25年。他笑说,从不满60吨、只有1层的小船,一直到现在重达127吨、高3层的渡轮。不远处矗立着高雄地标85大楼,在他的渡轮岁月中,也是看着高楼从无到有。

谈起周边环境25年间的变化,马建平回忆,鼓山渡轮站旁的停车场,原本是鱼市场,渔船进港卸货时占满空间,再加上舢舨,渡轮根本开不进去,以致于一班船要开2、3个小时。

后来,鱼市场渐渐萧条,舢舨被政府收购,现在旗津、鼓山间一趟航程不要10分钟。

在这条航线上,每人每天驾驶渡轮要跑27班次,要注意的地方又很多,对船长来讲是不小压力。马建平说,这可能是全世界离靠岸最频繁的渡轮航线。

马建平说,驾驶渡轮较困难的地方在于离靠岸边,有时浪大使船体晃动,机车、乘客上下船的跳板可能伤人,所以连渡轮停靠岸边,等待人车上下船时的短短几分钟,船长都要注意状况,并不得闲。

渡轮行驶间,偶尔会突然转向,停了下来。因为渡轮航线与各国大型货轮进出高雄港的路线相交,当货轮在不远处要进出港,尺寸相较下极小的渡轮就要让出航道,因此即使没有交通号志,驾驶渡轮一样要随时眼观八方。

25年的渡轮岁月,马建平也见证了高雄港曾有的全盛期。他说,1980年代景气好时,港口里若已停满船,其他货轮就必须在港外抛锚停留,等待位置。

马建平从水产学校毕业后,先到商船工作。商船出海时程很长,最久的一次,马建平连续45天没有见到一片陆地。在商船上工作了12年,再转行开渡轮,他说,好处是可以每天回家,“鸟都要归巢,何况人呢?”

天晴的日子,水光粼粼,海风宜人,轻轻摇晃搭乘渡轮也是乐事,但若遇上大雾,或天色昏暗,对驾驶渡轮的船长,又是另一项挑战。

两船相逢在黑夜的海上,视野不佳,要辨别随时可能出现的大货轮,就要靠“航行灯”。

马建平解释,船的桅头上有白灯,船体在50公尺以下1盏,50公尺以上2盏,可用来判别船的大小。船侧有左红、右绿舷灯,用来判别船行方向。日落后、日出前及大雾时,船灯都要点亮。

旗鼓渡轮每天往来数十次,一晃20多年,看似单调,马建平却说,“安全把乘客送到对岸陆地,没有什么单调的问题”,船长的使命感,为敬业下了注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