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星期专访/魏德圣:文化电影出击 让世界看见台湾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16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蓝祖蔚/专访

《海角七号》写下了2008年最动人的电影传奇,2009年,导演魏德圣正在筹募一千万美金拍摄《赛德克巴莱》,为台湾原住民立传,《海角七号》的成功让他有了更多机会去实践梦想,《海角七号》的风波,也让他更坚定文化出击才能让人家看到台湾的位置。

问:媒体报导《海角七号》到中国映演被剪了卅一分钟,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答:那是误传啦,一开始我听到电视媒体报导时,也觉得错愕,剪这么多,不是很多戏都被拿掉了,结构都不对了。后来中国记者告诉我,发行商把一些茂伯说日文和讲粗话的片段剪掉了,没有超过十分钟吧。

问:十分钟还是很多,很夸张啊,以前台湾新电影发生的“削苹果事件”(中影作品《儿子的大玩偶》中《苹果的滋味》因为呈现台湾贫民生活情貌,被国民党文工会要求大幅修剪 ),就因为不肯妥协的创作者强力抗争后而救回了要被剪除的片段,导演你为什么不抗议?

答:我至今都没看过中国映演版的《海角七号》,就是不想自己看了伤心,说出狠话。基于创作自由的理念,我当然捍卫自己的作品。当年,台湾新电影的抗争改变了台湾的电检尺度,但那是人民对国家的抗争,合情入理;如今则是要面对另一个国家,国情不同,禁忌不同,法律规矩不同,抗议不会改变人家的法律,反而让对方有借口禁演你的作品。

既然抗议无效,我们应该在可以赢人家的地方去展现身手,我们有李安、王建民,谁敢小看你?就像跑百米,一马当先跑出了冠军,谁能说你是第二?让中国人看见一部好看的台湾电影才更重要。

商业映演,我尊重人家的市场规则,但若改采文化映演的方式,也许更能保持作品的完整性。如果以后能以两岸三地文化交流的方式,用影展名义在三地知名城市带动新片做完整版映演,因为是影展,就要尊重原创概念,不能修剪,届时就能用文化说服对方,进而创造商机,或许就更妥适了。

问:《海角七号》修剪版在中国映演的票房约三千万人民币,不像台湾这般火热,是否与修剪版或盗版有关?

答:电影是完整的个体,一旦剪掉十分钟,难免剧情不连贯,失去细微感情,原味不见了,我原本最担心的是日军遣返那场戏会悉数遭剪,因为台湾光复,日军遣返,码头上全部是中华民国国旗,没想到中国全数保留,否则最后的戏剧高潮就出不来了。

其实,许多去戏院看《海角》的大陆影迷都已先看过盗版或从网路下载,他们只是想要去体会台湾影迷为何能重复看个三、四回,在戏院共同欢呼和流泪的共鸣经验,有了比较,知道少了什么,反而更清楚发现修剪版的残缺或不必要,连他们都想抗议时,对中国的电检体制未必没有正面效应。

问:《海角七号》在台湾创下五亿三千万票房,写下影史纪录,很多人都争着要模仿你的成功模式,回首来时路,你的感受是什么?

答:以前,我的概念都被人家笑说不可行,《海角》的成功却证实了自己的概念与坚持不但是正确的,而且可行。例如我坚持创作要先搞好剧本,有了好剧本,电影就能从六十分起跳;资金不够,请不起大牌明星,就找小演员慢慢来磨,也可以磨出好戏,创造共鸣;例如谁说本土题材没有卖点?其实,《海角七号》的创作过程如一场豪赌,每一步都好像踩在悬崖边,不小心踩垮了一颗小石头,就死定了,没有任何的安全防护措施,下一部作品我希望能搭出一座安全的桥,让大家都可以安全过关。

问:《海角》的成功是不是让你筹备十年的《赛德克巴莱》资金筹募更加顺利?毕竟花三亿五千万拍一部电影,对台湾影人而言都是罕见的经验。

答:《海角》成功,只证明了台湾市场有无穷潜力,并不代表每一部电影都能卖钱,目前我有了新闻局核拨的一亿元资金,台湾亦有人感兴趣,台资过半应无问题,下个月我会从香港电影节的创业投资会出发,向国际投资者详细解说《赛德克巴莱》的拍摄构想,解说场景会在那里拍,演员会是谁,让人家知道我们是玩真的。以前台湾电影给人最不好的印象就是唬弄投资人,不是拿了钱没拍,就是明明谈好了要怎么拍,结果拍出来是另一回事,信用不好,吓得人家都不敢再投资了。我们一切都按计划走,向世人证明我们是玩真的。

问:上一次访问,你强调自己是个说书人,《赛德克巴莱》与《海角七号》是完全不同题材的作品,你的说书方式会不同吗?

答:完全不一样,我不是艺术家,我只知道怎么样讲下来好看,会让人哭,让人笑,让人起鸡皮疙瘩,因为我一直相信会感动我的东西,也会感动大家。《海角》是小人物的故事,可以笑笑闹闹,《赛德克巴莱》则是英雄传奇,不同的故事要有不同的讲法,小人物缺点很多,可以亲近,英雄则要突出他的气魄,把缺点还诸时代,我会有淡淡的幽默,不再是让观众开怀大笑,方法或许不同,好看的目标则没有改变。

问:《赛德克巴莱》强调动作场景,大导演吴宇森是不是传授了你什么心法?

答:吴宇森面授机宜,带给我极大震撼。他是动作片的高手,他强调动作片成功的关键就在注意细节,以战争片《猎风行动》为例,弹着点要如何安排?选择多少磅数的火药?什么款火药才不会伤到演员,摄影机如何调度都是学问,拍片就像作战,导演则像三军统帅,一切都要计算到才不会出岔。他还传授我一个秘诀,森林作战戏要把炸药炸在树上,药包在地上开炸,只会飘扬尘土;在树上炸开,树叶着火,火苗随风飘扬,才会创造类似雪花火雨般的空间美学。

他还警告我拍动作场景千万不能走火入魔,只顾耍镜头,玩场景,就漫无节制,一发不可收拾,玩太长了,观众就倦了,一定要回到戏剧和人物上,这些都是千金难买的宝贵实务经验。

问:《赛德克巴莱》有许多战争戏都发生在山林里,可是现行法令却限定电影工作者不能砍一棵树,不能搭景,你要如何突破?

答:内政部营建署和农委会林务局都愿意协助我们拍戏,可是法令明白规定不能砍树,也不能放火,的确就绑住了创作空间,我们固然可以用合成特效来解决,缺点是费用昂贵,而且感觉太假,没有层次。我支持山林保育,但反对偏执,只要不伤及珍贵林木,也致力复原,枝叶可以再生,小草可以重长,如果动辄得咎,最后只能困在二百坪大小的私有地拍,震撼力就差太多了。而且国家把整座山林都给商人BOT了,却不准文化工作者搭景拍片,是不是很离谱?不破坏国土,用文化创作来开发经济效益,不是双赢的做法吗?

问:你才刚去新西兰参观了他们最擅长的后制工业,有什么体会?

答:新西兰的电影强项是后制工业和美丽山河,除了积极吸引好莱坞去拍片,如今多数电影的后制都在新西兰执行,连《赤壁》也是。新西兰官方知道我的新片可能会动用到后制特效,就向主力厂商发放我的五分钟宣导片,先做好研究,明白我可能需要的技术支援,再包吃包住,负担所有费用让我去新西兰实地参观他们的专长,这种积极辅导电影产业的作法,让人动容。

台湾的问题在于只会复制别人成功经验,不明白自家的文化创意强项究竟是什么?不会创新,不能出框。台湾电影后制工业不强,山河美景的竞争力亦难与新西兰抗衡,我们不必学别人去号召外国电影来台拍片,而是要走自己的路。台湾人会拍的是文化电影,资金亦不是太大问题,我们可以定位为资金基地,只要集资百亿成立文化电影基金,先赞助台湾人拍文化电影,再开放外国人来申请,几年下来,世界影人想拍文化电影就会想来台湾集资申请,台湾文化电影名声就能弘扬国际。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