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台资企业转型 与陆企合作开拓内销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3月8日报导】(中央社台北8日电)从2008年第4季起,中国大陆长江三角洲台资企业盈利大幅下降,停工裁员不断。上海台商表示,寻求与大陆企业合作并打开内销市场,成为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新契机。

香港“文汇报”报导,迹象显示,金融风暴对台资企业的影响开始往产业上游扩散,从以生产电子终端产品为主的珠三角影响到生产IT零件为主的长三角。

上海德安会计事务所最近正在做十几个台资企业注销清算的案子。据会计师林睦堂表示,这些倒闭的台企多为制造业;而在长三角800多家台企客户中,超过9成外销制造业出现亏损,另有9成外销制造业效益下滑。

林睦堂说,“在台商聚集的上海闵行区,倒闭的台湾中小企业可能有几十家。”

上海浦东台湾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国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盛九元表示,台商在大陆投资86%集中在沿海地区,80%为出口导向型企业。在上海,电子制造业占台商投资的60%,但目前电子产业毛利润从过去的15%至40%降到5%左右,严重亏损。

盛九元认为,“虽然长三角台企受风暴影响比珠三角晚,但受到需求弹性的影响,周期可能会更长。”

数据显示,今年1月台湾笔记型电脑代工至少减了3成出货量。生产基地位于上海松江的全球最大笔记型电脑制造商广达集团,去年出货量3650万台,比预期4000万台少350万台,而今年公司原预估成长15%以上,但由于重要客户苹果(Apple)、戴尔(Dell)及东芝(Toshiba)的传统晶片(NB)市占率下滑严重,预料全年业绩堪忧。

而台湾晶片、面板等高科技产业同样遭受重创。中芯国际去年第4季营收2.72亿美元,比前年同期下滑31%,亏损扩大至1.25亿美元。台湾奇美电子同期亏损314亿元新台币,创下面板史上单季最大亏损纪录。

台企聚集的昆山张浦镇近来有些冷清。当地的台湾印刷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杨生坦承,公司从事笔记型电脑标签业务,近来订单急剧下滑,最近大幅裁员,员工从300多人降到200人,减薪10%及1周只工作4天。

昆山台资企业处境日益艰困,杨生说,“就连台湾鸿海集团在昆山设立的富士康科技都要裁减5000人,更不用说是一些中小电子加工企业了,据说已有30多家台资企业从昆山撤离。”

从事电子元件生产和销售的唐威光电(昆山)有限公司也准备退守台湾,继去年底昆山的公司撤离后,在上海、无锡的公司也将陆续撤离。

上海兴浦律师事务所总经理邱庆辉说,“最近长三角台商破产、裁员等案例时有发生,有大型台湾广告公司在上海一下子裁掉750多人。”

上海台商受到的压力与日俱增,许多企业开始向劳动成本、土地成本更低廉的北部和内陆迁移。

盛九元表示,上海有部分劳动密集型、简单加工型企业已迁往山东渤海湾等北部地区,少部分移去内陆。

龙凤食品在去年第3季将原先在上海闵行区的工厂迁往土地成本更低的浙江嘉善;台尚食品将工厂迁往苏北,管理总部还留在上海。而部分大型电子业厂商因资本沉淀、迁移困难而没有大量外移。

盛九元说,“还有一些企业选择‘回台投资’,不过这个比例微乎其微,在大陆7万多家台企中仅有360家,大部分企业还是靠内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来抵御危机。”

相关新闻
怕喝牛奶改喝豆浆  大陆台商永和豆浆热卖
上海台商钱柜复兴店受火灾波及停业两天
大陆经济趋缓两岸产官学探讨台商转型升级
东莞再现倒闭潮 当局垫钱保稳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