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县市改制配套 待凝聚共识修法解决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谢佳珍台北5日电)随着行政院通过县市改制案,实施区自治、乡镇市区整并、直辖市议员席次增加等议题成为关注焦点,正反意见都有,但若要落实,仍待社会凝聚共识,修改地制法等相关法律解决。

地方制度法规定,直辖市议员席次上限52席,区长由直辖市长遴选具公务员资格者担任,非民选产生,台北市与高雄市区长都是官派。若依现行规定,台北县等县市明年底改制后,乡镇市将改为区,区长非民选,也没有区代表,现任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都将失业。

总统马英九曾在竞选时表态,不赞成乡镇市长改官派,为落实草根民主,区长应维持民选;国民党籍立委徐中雄也打算提案修法,串联升格县市区长改民选。

实施区自治的优缺点都有,社会尚未形成共识。从落实草根民主来看,区自治扩大民众参与管道,给予更多自治权限,符合民主潮流。但也有人认为,基层选举长期存在黑金、派系挂钩等弊病,官派可遏止黑金势力蔓延。

区自治是政府落实草根民主的重要方向与理想目标,不过,内政部长廖了以坦言,北高两市目前没有区自治,若合并改制的县市实施区自治,会变成“一国两制”;等社会有高度共识,预计民国103年底的直辖市长选举,可同步进行区长民选。

不管区长官派改民选或内政部有意让现任绩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在改制后有继续为民服务机会,可任直辖市区长或区咨议员,都必须修改地制法,赋予法源依据才可行。

目前全台有368个乡镇市区,规模大小不一,例如台北县板桥市有55万1995人,高雄县茂林乡却只有1817人,整并乡镇市区成为县市改制案通过后,政府下阶段努力目标,内政部倾向整并为100至150个之间。

整并乡镇市区将冲击现有地方派系势力,牵涉复杂的政治利益,且除了以人口为主要整并原则外,如何考量生活圈、地形、资源分配等因地制宜进行整并,是中央与明年新当选的直辖市长必须面对的问题,不过,这部分也必须等行政区划法完成立法,才能进行。

以现行直辖市议员席次上限52席来看,依照人口数,台北县、台中县市改制后分配到的议员席次都是52席,对照现有席次,台中县市几乎是“席次减半”,而台北县人口比台北市多出约121万人,议员席次却相同,引发增加席次的讨论声浪。

再加上,若未来北北基或北北基宜合并改制直辖市,具700万人口规模的直辖市,难道同样也只有52席议员?如何适度增加直辖市议员席次,也是内政部下阶段必须面临的课题。

行政院核定县市改制案,为行政区划跨出一大步,不过,后续要面临的问题千头万绪,如何完善配套措施,建立可长可久的制度,考验中央与地方智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