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与事后的分别

财经部落格主的指数化投资法(4)

绿角

人气 1
标签:

有人说,怎么会呢?明明就有经理人表现很好啊,连续十年或更久时间都超越大盘。这如果单纯以运气来解释实在有点牵强,这一定是能力所造成的吧!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观念要厘清。如果你请1000个人来丢铜板,每个人连丢10次。会不会有人连续丢出10次正面呢?很有可能吧?连续10次正面的机会是1/1024,如果同时有1000个人在丢,那么出现几个人连续丢出10次正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你会认为那个连续丢出10次正面的人很会丢铜板吗?不会,你会说那是他运气好。你会花钱请他以此当做特技展示来赚钱吗?不会,因为你知道以他个人来说,下次要再连续丢出10次正面的机会是1/1024。

简单的说,整体经理人控制的基金表现平均约略与大盘相等(其实是略低于大盘平均,因为投资需要成本,这在第二章有详细说明)。

所以一个基金经理人每年的表现要不就高于市场平均,要不就低于市场平均,机会可说是一比一。然而就像是丢铜板一样。世界上同类型的基金有成百上千支。

十年之后,他们之中有一两个人连续十年赢过大盘,,以概率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在事后将这些经理人独立出来,然后说他们有高超的选股能力。这就像是在1000个丢铜板的人中,挑出那些连续丢出10次正面的人,然后说他们很会丢铜板,这都是一样,没有把运气和能力分清楚。

经理人若是想要证明自己靠的是选股能力,而不是选股运气。那么他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整体经理人的表现连续超越大盘的人特别多,多到无法用运气解释。就像是1000个丢铜板的人中,居然有500个人连续丢出10次正面,那么这些人很可能真的具有丢铜板的绝技。

二是在未来的时间里,继续以优异的表现证明他靠的是能力而非运气。不幸的是,第一条路里的现象目前还没有出现过。而第二条路,我们只有在事后发现几个人似乎符合这样的条件。

像是巴菲特和彼得林区这样的经理人,就表现出单纯用概率很难解释的选股能力。但请问,你是否可以在事先就挑出这些未来将卓然出群的经理人?

三十年之后,一定会有当代的选股大师出现。但你现在是否就可以在成千上万的经理人中先挑出这个人,然后开始参与他的资产管理?

假如不能的话,那么通常的结果就和现在一样,你将看着这些杰出经理人过去的成绩,幻想自己当初如果也有投入的话,现在会有多少钱。可惜的是,过去绩效是花再多钱也不能回头参与的过往云烟。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讨论。假如表现是能力带来的,那么我们将可以看到表现的持续性。也就是说,假如表现无法持续,那么表现就不是能力所带来的。主动型基金经理人的表现就符合后面这项论述。

你还是不相信?你说明明就有经理人表现出杰出的选股技巧。OK,让我们坐远一点,看一下整体表现。一边是你用十根手指就数得完的杰出选股人士。

而另一边,有成百上千支这些年来绩效烂到被清算掉的基金,以及上表中,不论台湾还是外国,每一年的基金资优生瞬间变成留级候选人的案例。到底那边的证据强度比较强呢?

你是否还是只愿意看到成功的那一面,只看到得奖的基金?你是否在看过前面章节关于生存者误差的描述后,还继续让自己沉浸在这个误差中呢?

事实上,绝大多数基金的表现是无法持续的!基金的表现不是能力所带来,而是用运气就能解释的。@待续…

摘 自 《股海胜经--No.1财经部落格主的指数化投资法》 如何出版社 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获利投资的4大关键与14个关卡(4)
获利投资的4大关键与14个关卡(5)
获利投资的4大关键与14个关卡(6)
获利投资的4大关键与14个关卡(7)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