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Know How,更要Know Why!

Know Why 新创业家!(3)

新手打败内行人

台湾新创意学导师/李文龙

人气 1
标签:

成功新企业的创始者经常是外行人,因为是外行,所以可以没有包袱,Microsoft的比尔‧盖兹,苹果电脑的史蒂夫,都是电脑界的新手,也是内行人所说的Outsider,Starbucks的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Amazon网路书店的贝诺斯(Bezos)这些人也同样是该行业的新手。

这些被批评为新手的外行人,却常常打败内行人,他们以突破内行人的经营思考框架,创造了一个创新的事业模式。

一个创新的领导者,需要渴望去做一些新事情,并且鼓励员工去尝试新的事物,但在一个老化的组织里却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虽然高层菁英们也会经常说,我们需要创新、进步或勇于尝试,但这大多只止于“说说”或“演讲”而已,我们鲜少看到一个组织对于一个不敢勇于冒险尝试的员工给予惩罚,反而是那些被高升的主管,却经常是规规矩矩不敢冒险、不犯错者。

创新者和传统领导者最大的不同是,他鼓励员工和属下多去外面看,放宽视野,不只是待在你的办公室看着桌子上的Paper而已。

──David Kelley,IDEO设计顾问公司及Stanford D. school创办者

如果员工就是老板?

员工的定义是什么?是一个人员在公司里上班,老板支付工作报酬的对象,这个对象就称作员工。假如是如此,那么员工是仰赖老板的,老板没赚钱,员工就没薪水。因此,老板和员工之间是雇佣关系?合作关系?还是员工是赚钱给老板的工具?

但是Why?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有一个反向的思考?为什么员工不能也是老板?Why?为什么不是员工领导老板?Why?为什么不是员工分红给老板?

如果员工在公司里,借着这个大舞台,可以表演、可以发挥、可以赚钱,那么员工就不是员工,而是一个单位里的老板,那么分店的店长就是一个小老板,几千家店的店经理或督导就是大包商,而店长就是小包商。

如果每个人都是独立单位里的老板,那么盈亏就要自己负责,生意不好,你要自己想方法,有困难你们自己要想办法,自己要学习,要创新突破。但是实际上在很多企业里,尤其是大企业、大工厂里,除了董事长、总经理或高阶主管之外,其余的员工只是依照上级的命令行事,或照标准操作手册工作的“作业员”。

说好听是“作业员”,难听的话是一颗“螺丝钉”而已,这些“螺丝钉”每天根本不用带头脑或灵魂上班,只需带着体力和双手就可以了。因为他们只是分工合作体系中,一个类似机器的角色。

一切作业都按照标准手册,你工作的表现是以“误差率”来衡量。福特汽车公司是首先利用标准生产线作业的工厂,这种自动化、标准化的生产使得汽车制造更快、更标准化,但是也使得“员工”成为有生命的机械人。他们每天来公司上班,把车子停在停车场,也让自己的脑筋停在停车场(Left the Brain in the Parking Lot)。

大恐龙组织体系

一个大企业就如一只大恐龙一样,所有的决策、作业手册全部在总公司的大脑里运作,恐龙身体的每一部分都要听从大脑的指挥,这样的现象不仅在制造业,如汽车业、电器、机械、电脑、面板等,服务连锁企业也是如此,就以速食或咖啡连锁业为例,新产品的开发和企划在总部进行,标准作业流程的制作与修改在总部进行,年度促销、广告活动在总部企划,品牌管理与规则也是在总部进行……每一个分店的店经理,正是这些总部企划出来的保卫者(Keeper),他监督店员必须按照公司规定的标准作业行事,包括欢迎客人、点餐、收钱、找钱、送餐、送客、清洁打扫、卫生管理、叫货、存货、烹煮等等,一切依照规范,甚至连客诉处理都有标准规范及Q&A。

这些企业对员工的训练就是一套贯彻“标准化”作业的训练,他们从来不教育员工如何思考,如何创新,如何发现问题,一切按照标准化作业就得到考核的高分,不按照标准化作业就是错。你不需花脑筋去思考更节省时间、节省成本或更有创意的创新方法。

做一个店长,你不需为店的业绩做广告或促销的计划,因为总公司会做,你不必也没权奖赏,或加薪给良好的员工,因为一切总部都有制度,你不必思考当地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因为这不关你的事……

这个大恐龙组织体系,一旦有一天,联系脑部和各部的神经传导系统断了或脑子坏了,整个庞然大物就垮了。

罗马帝国为什么会灭亡?因为帝国幅员广大,无法控制,秦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中央集权,一旦中央政府出问题,帝国就垮了。艾科卡离开了通用汽车,通用就开始垮了!一度Steve Job也离开苹果公司,那时候苹果公司也不好过。

金融风暴所引发的企业倒闭潮,我们似乎可以回溯到数亿年前,恐龙即将灭绝的时代,它们那么不堪一击(据说恐龙的灭绝是因为彗星撞地球,让地球气候产生大变化,恐龙一时间就灭绝)。

我不得不佩服历经数个冰河时期都未灭绝的蟑螂,它能因应环境的变迁而改变与适应,因此得以存活下来,其实这个肮脏的蟑螂却是地球生物“创新”的活化石。

自动化与标准化的生产,使企业在初始期创造了最高的运作效率与标准化的品质,也节省了成本,但是长期下来,却培养了一群无灵魂、无脑筋的员工。

因此一旦企业亏损,束手无策,就必须靠如艾科卡之于克莱斯勒,或者威尔许之于奇异电器等等这些企业伟人来拯救,似乎没有这些英雄,这些企业就会灭亡,就如二次世界大战,没有英国的丘吉尔、美国的艾森豪,整个世界就会被纳粹和日本帝国所统治。

我曾经在美商公司工作过,也有一些在美商速食公司担任高级主管的朋友,我们都发现,台湾分公司的总经理、高级经理们只不过是美国公司的命令执行者或是一个监督者而已,他们完全没有自主决策的自由,包括每年业绩的成长率、获利的标准,都是总公司决定的。

甚至是广告影片,连当地的分公司也不能任意制作,要用总公司统一制作、全世界共用的广告影片,然后利用母带加入当地语文的文案或旁白,就连一个促销活动也要总公司核示。

在这种完全没有自由决策的组织下,怎会有“创新的组织文化和精神”?因此在这些美商公司长期工作的主管,最后只懂遵守一套已经发展好的Know How,却不知道其中道理的Know Why。因此我们也常有一个假象,认为在美商或国际性公司工作的人一定比在本土企业的更有创新力。我承认在国际性公司可能会学得更好的Know How,但是你不一定会学得更多的Know Why。

一个创新的公司,不仅是产品要创新、技术上要创新,更还要有创新的价值、创新的策略、创新的组织、创新的文化。

一个创新的公司,其决策应该是Top-Down,但重要的是要有下面Bottom-Up的流程,就如威尔许在领导奇异公司时,主管只要把初步的决策提出给下属,并且交代一次就好,然后其他就由下面的人讨论、辩论、修正,再充分让他们做决定。

就我所了解,还有许多公司、企业,甚至是国际化的大企业,仍然是Top-Down的决策方式,尤其是OEM、ODM工厂,他们的决策是由上层下来的,业绩是代工客户决定的,下面的技术人员及工程人员只是技术的改进者或执行者,没有任何决策的权力与自由,因此那些科技公司虽然名为科技公司,却并非是最创新的公司,那些面板厂、DRAM厂,哪一家是创新的公司?哪一家有创新的组织与文化?它们有可能只是一只保守的大巨兽。@待续…

摘 自 《秒杀创意──Know Why限界突破 困境不败》宝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提供

宝瓶书BAR http://aquarius0601.pixnet.net/blog/post/23488702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组图:神韵首次登陆南美 首演满场
创意奶昔派对(7):苏格兰可可奶昔
创意奶昔派对(8):东方美人奶昔
创意奶昔派对(9):冰雪菲菲奶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