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红十字会: 备灾救灾需训练有素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9月2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翁翠萍台北20日电)921地震10周年,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会长陈长文说,从921地震到最近的88水灾,台湾社会备灾救灾观念仍不够,面对灾难应紧急应变,掌握黄金救援时间,备灾救灾需训练有素。

陈长文接受中央社专访表示,921地震是红十字会发展的转捩点,红十字会之前的主要工作是急救与水上安全救生等培训工作、办理两岸人道相关服务工作。921地震时,虽号召捐款与动员志工救灾,但发现平日没有救灾培训与准备,面对严峻挑战能做的有限。

他回忆,921地震募款达新台币18亿元,超过半数来自红十字会国际联合会,对于未用完的善款,国际联合会当时建议红十字会用在备灾、救灾与组织发展工作,还派遣专案经理来台为红十字会专职人员与志工上整套相关课程。

陈长文表示,灾难并非单一事件,而是循环过程,从88水灾经验,大家更容易了解从国土保育、灾难预警、灾害评估、救灾准备、到真正灾难发生时紧急应变作为等,都缺一不可。

他说,很可惜的是,这中间的任一个环节,从921地震迄今讨论很多,实际行动却远远不足。再加上气候变迁造成极端气候型态,灾难规模与影响远超乎世人想像,这也是88水灾带给国人如此大震撼的原因。

红十字会在921地震后,将部分国际捐助的结余经费使用在健全救灾备灾的机制,在全国各分支会设立备灾仓库,储备橡皮艇、发动机、卫星通讯电话等器材,以及毛毯、夹克、睡袋、帐棚等物资,同时也与大型量贩店签约,当灾害发生时,可立即调度民生救援物资。

陈长文说,88水灾的第一时间,红十字会即动员16个备灾仓库的橡皮艇、物资车、帐棚、毛毯、睡袋等救援物资,紧急投入救灾与收容安置工作。

有了物资,还需有志工的动员参与。陈长文说,红十字会在921后与台北市政府合作办理都市搜救训练,培训逾400多位搜救志工,并从中选派前往美国接受进阶训练,返台后成立搜救队伍。无论是纳莉、桃芝台风或88水灾,志工在第一时间进入灾区救援与运送物资,都让红十字会更加深刻体会平日备灾救灾工作的重要。

陈长文指出,921震灾后,民间公益团体整合参与救灾的声浪很多,但没有具体作为。去年川震发生,一方面台湾NGO前进大陆仍有部分限制,再加上红十字会一直认为国内NGO团体的整合非常重要,因此,台湾公益社团在红十字会的平台下组成512台湾川震服务联盟(简称川盟)。

他表示,经过1年多运作,建立合作模式,88水灾发生后3天,红十字会就召集台湾公益组织开会,当天“八八水灾服务联盟”就形成共识,分成社工、心理、教育、文化、医疗、法律、安置、资讯、后勤及专业学者等组别投入灾区各项服务重建工作。

陈长文说,每次赈灾与重建工作中,志工如何动员、物资如何配送、捐款如何运用、核销并符合捐款人责信的要求等,都有很大学问。红十字会会把每次经验累积成SOP,再藉由电脑作业系统把工作做得更有效率,可以更即时发挥紧急救灾的功能。

不过,陈长文也坦言,88水灾土石流在短短几秒钟之内就淹没整个小林村,是新的灾难经验,因应全球气候极端化所产生的各类型灾难情境,不单是台湾,全人类恐怕都应有另一种紧急灾难应变管理的思维。

此外,88水灾灾民多数是原住民,陈长文说,红十字会将与“八八水灾服务联盟”研拟适合部落永续发展的生计与产业计划,例如“社区永续造林计划”即是一项。

他说,这项计划拟在原住民重建安置的部落附近,以租赁或买断方式把原住民保留地、国有地、甚至私有地保留作为公益造林之用,再请部落灾民负责植苗、除草、巡守等工作,不仅可达到国土保育功能,提供受灾户工作的机会,更呼应全球节能减碳趋势。

红十字会88水灾募款现已达新台币36亿余元,是有史以来募款最高的一次。陈长文表示,虽然这次募款金额超过预期,但仍会秉持专款专用原则,把钱花在刀口上。

部分社福团体认为水灾募款造成排挤效应,陈长文表示,如果届时确认灾民都已获得妥善照顾,结余款除作为备灾、减灾、培植地方抗灾能力外,也不排除经由理监事会决议并经政府主管单位同意,把捐款转做其他更急切需要的社会服务工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