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教养心得
秀凤的女儿顺利上了中部一所口碑不错的大学,她喜悦的眉梢带着一丝甜蜜与满足,在这世上她是最有资格为女儿的上大学分享喜悦的,因为她在这段成长过程中确实付出了许多心血,尤其是在国中那段青涩的叛逆时期。秀凤说:“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回忆,因为自己确实在事件中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一起成长。”秀凤说起这段一起走过的成长路:
儿子大了,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这个复杂的世界,让他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周遭的现实呢?一次,我们去巴士站,路经一个学校的墙外,看见一个头发蓬乱、胡子拉扎,浑身脏兮兮的男人正在捡别人丢到墙边的吃剩的盒饭,用黑乎乎的脏手抓着吃。儿子吃惊地看着......
小时候我常听到我外婆说什么“天衣无缝、天衣无缝”的,当她看到一个物品制作的非常完美的时候就会说:这东西真是做得“天衣无缝”啊。 如果一件事情计划的很周密,她也会夸奖说:真是“天衣无缝”啊,甚至于一些很难让人戳穿的阴谋诡计也被她形容为“天衣无缝”。所以我就领会到“天衣无缝”就是比喻事物完美自然,细致周密,没有破绽。
初为人母,在欣喜之余,我常问自己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留给孩子些什么?是金钱、学问,还是……反复地思考后,我体会到“万贯家财也换不回一个浪荡子”。因而,以良好的身教及亲子互动去培养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就成为我当时的目标。所以,在儿子成长过程中,我虽然不算是个负责尽职的母亲,但从不曾缺席,也未曾让他当过一天的钥匙儿;如今,儿子已长大成人,也有正当的...
拥抱是一种很甜美、很温馨的感觉,还记得曾经上过这么一堂课,教授要教大家体会拥抱,拥抱对西方人来说是很自然而常见的事,这个课题对东方人而言,却是很大的挑战,朴实的民风、保守的道德观念让很多人不知道拥抱的滋味,教授恳切的说,拥抱是一种压力的释放,是一种关怀与爱的传达,更是不可或缺的健康的资粮。
养花弄草我既不在行也没时间悉心照料,所以只养一两盆好养的,如芦荟、兰草,让屋里多一些生机,也让儿子了解一下植物的特性。
夜里,迷迷糊糊中知道儿子去厕所了。一会儿,听他进来。他挪动我的胳膊,把被子拽上来,掖到我的脖子下,在我额头上轻轻一吻。然后,钻进自己的被窝里。我没有吱声,静静地享受着那份幸福。啊,儿子,我平时为他做的一切,以为他不知道,原来他全记在了心里。
孩子未必完全是从求知欲的角度提出各种问题的。当他有了问题,一问妈妈就得到了解决,于是感到让母亲解答比自己去思索容易,孩子的提问往往是在这种心情驱使下提出来的。因此母亲对于孩子的提问,不应该像百科全书似的,机械的答复了事。应该在启发孩子动脑思考的同时给予回答。
有个朋友因为工作忙,有时候要我去帮忙照顾一下她的两个宝贝,八岁的女儿雪儿和七岁的儿子小旭。
十多年前,初得知自己将成为母亲时,对于这个期待已久的新生命,“故事妈妈”世莹决定要送他生命中的第一份礼物。她拿着《小王子》和一台录音机,对着腹中的孩子读书,并告诉他:“我多么的为这本书感动!希望和你分享的第一本书、为你读的第一个故事就是《小王子》。”
人都说男孩立世晚,不像女孩懂事。或许是吧。我儿子刚上学时,经常粗心大意,晚上回家检查文具盒,铅笔少了,橡皮没了。自己也弄不明白是同学拿去用没还,还是掉地上了。 ......经历这些,儿子渐渐明白:管好自己的心,理好自己的东西,这也是在爱护他人。
卢梭曾说:“教育是人、经验与自然的组合。”我们平常只是陪着AB宝在大自然中玩耍,没有要求也没有教导,可是在无形中她们却学会了最重要的想像与创意。
儿子2006年5月出生在多伦多,至今不到两周岁,已经认识很多汉字了。其实这完全是“意外”的收获。我知道很多朋友的小孩儿一旦上学之后,就喜欢说英文超过说中文,更谈不上认识汉字了。所以我一直害怕孩子会失去对汉字的兴趣,现在我对这一点倒是很放心了。
4月13日星期日下午,纽约市皇后区公共图书馆移民服务部在法拉盛图书馆举办“同享读书乐”讲座。小作家李聪在座谈会讲述自己阅读﹑绘画与创作的历程﹐李伟民先生及夫人分析家人同享读书的乐趣﹐法拉盛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向社区民众介绍图书馆的资源和亲子阅读对孩子教育成长的影响。
不可否认的,有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瓶颈,一些学习迟缓的现象并不代表孩子的智商方面有问题,有些人只是需要陪伴,一起学习,有些只是卡在某一个点上,只要突破了,他的进步与成就并不输给任何人。这样的经验发生在我自己孩子身上,同时也利用自己的经验运用在学校的辅导班上。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快乐的,然而却常常让我们有很多“不快乐”的理由,看起来无忧无虑的小孩,他们也会有烦恼,也会不快乐吗?其实,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们快乐与不快乐的理由也变得大不相同。我曾对一些学生做过调查访问,发现低年级小朋友快乐的理由主要有三种:
住在都市里也可以带着孩子进行这样的“定点观察”。现代已有许多父母发现,让孩子在大自然成长的必须性,已不下于学钢琴、英文。可惜的是,就如同史英说过的:“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往往不只欠缺观念,也欠缺条件,我们的生存空间太小,人太多,每个人又太忙。”
平时回到家,我们只允许他看一会儿好点儿的电视动画片。有时作业少,他写完后就做纸工。从小,我给他买过几本剪纸和折纸的书,闲暇时,我就教他做简单的。他拿起小剪子,看着纸在剪下变换大小形状,非常兴奋。不知不觉小手就越来越灵,也喜欢剪纸贴画。
小时候,不管吃任何东西,母亲总是将之分成六份,兄弟姐妹一人一份,从来没有独食的机会,这也让我养成了会和别人分享食物的习惯,特别是有好吃的东西,总不忍自己一个人独吞,自然而然会想到要留给别人一些。
(大纪元记者曾去执编译)有谁知道世间最苦的差事是什么?有人认为是为人父母。一位曾经担任过三次继母经验的妇女罗丝玛丽(Rosemary Rogers)认为,此言差矣,继母才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苦差事。
我的儿子Andrew Ho12岁就成了加拿大青少年象棋冠军、国际象棋协会颁布的大师和加拿大象棋大师,打破了加拿大棋界的记录。十几年后,仍不断有人向我打听,到底怎样培养儿子为国际象棋大师。我们父子走过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我把它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大纪元记者陈俊村编译)如果想在一位神童身上押宝的话,并不一定会赢。据专家表示,光有天分是不够的,神童要想一辈子成功的话,还得履行承诺、坚持不懈和创新。
若是要谈创意,标准答案会严重限制了孩子的思考,可惜在不断地补习、考试之下,孩子的创意怎么还有可能存在呢? 要教“为什么”,不要只教“是什么”。好奇与发问是引领人类从无知跨入有知的指示灯。创意的培养要养成以下几个习惯:
曾有观察指出:在美国,如果家中有小孩念哈佛大学,孩子的父母亲于五分钟内会找相关的话题,想尽办法在亲朋好友面前分享孩子的成就;在台湾,孩子如就读台湾大学,父母亲则在七分钟内,也会做同样的事。
许多朋友觉得我们家最怪的地方是没有电视,他们很难想像活在21世纪的台湾,不看电视的人怎么在社会上存活?怎么与人往来聊天?
现在,我的儿子很能跑,知道为什么吗?他自己说,因为他不还手,一些同学下了课就想拿他做靶子练手;他就跑,练出来了。或许有人会说他太懦弱好欺了,我倒看出了他面对羞辱以苦为乐中萌生的坚韧和大度。
孩子未入学前,为了要转移他整天想看电视的念头,首先教他认识的国字便是“将、士、象、车、马、包”,教会他象棋的种种规则之后,再来就是简单的攻与守。
在学任何乐器之前,先让孩子听音乐,玩音乐、发现音乐,除非孩子要求,否则不要“教”他音乐。
平时,领着儿子上街,我总要去看贴在车站或墙壁上的二手房广告,儿子也会问我:“妈妈,我们家攒了多少钱?”“还缺很多。”每次我都这样回答。一天,儿子打开他的储蓄罐对我说:
共有约 526 条记录
今日头条
NEWS HEADLINES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是全球教育排名和消费者建议的权威机构,6月25日发布2024—2025全球最佳大学排名,美英大学囊括前十名,其中哈佛大学名列第一。 这份排名根据13项指标,对2,250多所全球学校的学术研究和声誉进行了评估。按地...